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3日
这盛世,无非她眸中颜色
这盛世,无非她眸中颜色
  真的好想回到长安,看看到底有没有万盏灯起,有没有推杯换盏;又怕回到长安,经历那场叛乱,古道马蹄响,回不去梦中长安。
  说到长安,谁会想不到那个颠覆了大唐盛世的女子呢?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我一直都十分向往,向往那个已经回不去的、永远停留在“天宝末年”的大唐盛世。无数诗词歌赋,无数华美辞藻,似乎都描述不出,曾经的绚丽璀璨。
  故事的开端,其实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几十年过去,长安城繁华依旧,纸醉金迷,让人沉醉其中,忘了曾经,他们的君王,也曾慌不择路;他们的盛世,也曾几近崩塌。
  其实才过了多久呢?三十年,连一个人的半生时光都不到,“开元盛世”,那样近乎奢靡的时光,怎么可能因为一场所谓的“安史之乱”,所谓的乱臣贼子的一场谋反,就能轻而易举地抹去呢?每一个大唐的人,心中都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大唐盛世,是要延续千年万年的,怎么会因为一个小插曲,乱了秩序?
  所以,他们纵情声色。金吾卫们长街纵马,一掷千金,只为花楼里姑娘一笑。“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花楼里的姑娘们,精心妆扮,袅袅婷婷,嘴里贝齿咬玉簪,一个眼风抛过去,连魂都要酥了三分。高楼之上,穿着织金衣裙繁复花纹的舞姬,裙摆飞扬,仰面渐次俯下,胡旋舞的欢快旋律中夹杂了她们明亮的娇笑声。
  长安城的夜晚,大唐风流尽显于此时此刻。但我总觉得,这不是那个曾经的大唐盛世。“安史之乱”后,即使依旧夜夜笙歌,但总归多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那繁华里,多了一点落寞,带了一点血腥味。
  “安史之乱”后的太平,是拿着一代盛世君王的尊严,一位倾国绝世的女子的性命换来的。三十年,马嵬坡鲜血未干,长安城却已经恢复了昔日的太平盛世,仿佛那场兵戎相见并非现实。
  那什么才是现实呢?只怕三十年之后的人们,已经没有人会去在意了。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杨玉环,或者我们可以称她为杨贵妃,一个历朝历代史书上褒贬不一的角色。绝世容貌遇上盛世繁华,自然是锦上添花。所以,“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其实不需要什么繁复的头饰装扮,不需要什么典型的语言刻画,她只站在那里,身后是大唐风流,一个抬眸,眼睛里温柔从容,顾盼生辉。她就站在那里,一句话也不用说,你就知道,她就是杨贵妃,那个让盛世君王捧在手心里的女人,那个大唐骄傲的象征。
  而一切豪华绚烂的顶点,都在大明宫中绽放。还未入夜便已灯火通明,赤红描金的灯笼,长明不熄的火把像数条光带,光带一级一级向上延续,夜色来临之际,整座宫殿好像被流光溢彩的蛟龙托在云霄之上,清贵而珍奇的琉璃瓦在高高的屋脊上映着月色,又好像澄碧的海浪。
  这才是我想象中的大唐,开明大度,文化昌盛。即使面对的是来自四海八荒的目光,也一样无畏无惧,因为他们足够自信。那份大唐气象,足以令任何一个朝代,都难以望其项背。
  有人说,历朝历代的君王,都想开疆扩土,威震四方,但这不是真正的李隆基。敢于拿一朝盛世去换一个跟他比翼齐飞的女人,才是真正的李隆基。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一朝一室齐高枕,不意坟茔代红帐
  “天宝末年,明皇幸蜀。马嵬坡前,六军请诛贵妃。”
  再缠绵的过往,再信誓旦旦的承诺,再金屋藏娇般的宠溺,最后结局,也不过就这么一句话。
  杨贵妃是大唐的“魂”,她集万千宠爱时,大唐盛世依旧,她堕于尘土时,大唐盛世将倾。强盛时,她是帝国的象征,危难时,大唐将不再需要她。
  杨贵妃或许带着对唐明皇的爱与来世重逢的希望死去,而唐明皇连贵妃的死都不愿承担一点责任。棺盖合上的那一瞬间,仿佛所有大唐气象都随着杨贵妃的离去尘封进暗无天日的地底,再也回不去了。
  到最后,能留在他脑海中的,或许是初见杨贵妃之时,她站在大明宫前,抬眸一望,花草尽皆新生,万物皆着颜色,一如他的盛世那般,雍容自信。
  结局是怎样,他已经不愿去理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