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书风”艺术形式特点刍议
○ 解安宁
于右任将《姚伯多造像碑》与《广武将军碑》《慕容恩碑》并称“三绝”。《姚伯多造像碑》书风自然质朴充满天趣,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日本书家关野雄称其为“一种罕见的楷书”。《姚伯多造像碑》书法“平画宽结”,与平城时期、洛阳时期的书法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地域特色。本文以《姚伯多造像碑》为例,对相关学者提出的“长安书风”的艺术形式特点作进一步的阐述。
地域、时代与书风选择——— 药王山北魏造像题记类型特征与成因考论
○ 何慧斌
陕西铜川耀州药王山北魏时期的碑刻造像题记的整理归置始于清代后期,佛道造像的图式与内涵,集中反映了此地在北魏时期多元的宗教信仰与民族融合的趋势。与“平城体”“洛阳体”不同,受地域、时代和宗教等因素的重叠影响,药王山北魏造像题记书法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本文从书法审美本体为切入点梳理药王山造像题记书法的风格类型,并对其成因予以考论。
“长安书体”的成因、特征及影响
○ 岳红记
通过考察出土的北朝关中地区造像题记,分析了“长安书体”的成因、特征及其影响。分析认为,“洛阳体”只是魏碑体中的一个地域书法概念;除“洛阳体”之外,魏碑体还包括北朝关中地区的“长安书体”和甘肃河西地区的“凉州书体”以及其他地方的造像题记书体。研究结果纠正了书法史上对魏碑体书法认识的局限性,拓宽了魏碑体书法的地域概念与研究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