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12日
西安市召开文物保护大会
西安市召开文物保护大会
  文化艺术报讯 12月10日,西安市文物保护大会发布《西安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西安市文物保护工作14个方面38项重点任务,包括坚守文物安全底线、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等内容。
  构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
  作为名扬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现有157家博物馆收藏文物超过202万件,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市文物保护大会明确要求,到2025年,西安市文物保护管理能力显著提高,文物展示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文物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文物保护机构队伍不断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初步建立,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基本形成文物保护的“西安模式”。
  《方案》提出,“构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强对典型史前遗址的考古调查和科学研究,形成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学术成果。开展重点遗址的考古调查和科学研究,实证西安在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加强精神标识保护和文化地标建设。推进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将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项目、半坡博物馆及周边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和红军长征过境西安重要遗址纳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系。新建周秦汉唐主题博物馆,推进西安博物院提升改造,协调推进实施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陕西历史博物馆浐灞分馆建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改造提升,打造城市文化地标。
  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加强6处世界文化遗产点监测管理,完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完成“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西安段5处遗产点保护管理规划修编工作,建立西安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库,形成较为完备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监测体系。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传承
  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做好红军长征过境西安重要遗址、重点遗迹、典型故事的调查、挖掘、整理工作。推进重要革命文物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
  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围绕纪念建党100周年,着力策划打造系列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健全革命文物陈列展示管理机制和支持政策,深化研究、及时补充体现时代精神的展陈内容。完善展陈内容和解说词研究审查制度。增强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互动性体验性。
  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加强重要田野文物巡护和文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依法整治、严厉打击各种文物违法犯罪行为,完善文物安全监管平台,逐步建成从文物保护管理单位到县级、市级、省级的四级文物安全监控管理体系。
  同时,加强区域考古发掘工作,推进主动性考古工作。统筹协调重点项目建设与考古勘探、发掘工作,组织做好重要考古发掘项目,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实施重要文物保护工程,注重文物的日常保养维护,加强濒危文物的抢救保护与修缮,实施重要遗址保护工程以及重要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实施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加强馆藏珍贵文物修复;全力推进遗址公园建设,巩固西安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领先地位。
  丰富文旅融合产品体系
  《方案》明确,西安市将新建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博物馆、“西安记忆”(西安革命历史)博物馆等一批地域文化特色突出、陈列主题鲜明的专题博物馆,打造根脉文化、历史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博物馆群。
  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将文博IP活化利用作为文物旅游融合发展重要抓手,重构链接、扩展平台、丰富要素,提升转化效率。
  丰富文旅融合产品体系。以“文物+旅游”为导向,打造寻根之旅、古都之旅、红色之旅、工业之旅,形成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可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同时,改造提升历史文化片区,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规划建设工作。推进易俗文化旅游片区、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碑林历史文化街区的提升改造,打造“城市文化客厅”。推动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和“智慧博物馆”建设。
  此外,西安市将进一步扩大国内、国际交流合作。利用重要节日、重大节点,大力宣传西安丰厚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强文化融合。积极鼓励全市各类文博机构之间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充分展示地域文明。
  文化艺术报讯 12月10日,西安市文物保护大会发布《西安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西安市文物保护工作14个方面38项重点任务,包括坚守文物安全底线、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等内容。
  构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
  作为名扬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现有157家博物馆收藏文物超过202万件,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市文物保护大会明确要求,到2025年,西安市文物保护管理能力显著提高,文物展示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文物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文物保护机构队伍不断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初步建立,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基本形成文物保护的“西安模式”。
  《方案》提出,“构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强对典型史前遗址的考古调查和科学研究,形成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学术成果。开展重点遗址的考古调查和科学研究,实证西安在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加强精神标识保护和文化地标建设。推进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将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项目、半坡博物馆及周边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和红军长征过境西安重要遗址纳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系。新建周秦汉唐主题博物馆,推进西安博物院提升改造,协调推进实施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陕西历史博物馆浐灞分馆建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改造提升,打造城市文化地标。
  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加强6处世界文化遗产点监测管理,完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完成“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西安段5处遗产点保护管理规划修编工作,建立西安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库,形成较为完备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监测体系。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传承
  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做好红军长征过境西安重要遗址、重点遗迹、典型故事的调查、挖掘、整理工作。推进重要革命文物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
  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围绕纪念建党100周年,着力策划打造系列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健全革命文物陈列展示管理机制和支持政策,深化研究、及时补充体现时代精神的展陈内容。完善展陈内容和解说词研究审查制度。增强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互动性体验性。
  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加强重要田野文物巡护和文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依法整治、严厉打击各种文物违法犯罪行为,完善文物安全监管平台,逐步建成从文物保护管理单位到县级、市级、省级的四级文物安全监控管理体系。
  同时,加强区域考古发掘工作,推进主动性考古工作。统筹协调重点项目建设与考古勘探、发掘工作,组织做好重要考古发掘项目,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实施重要文物保护工程,注重文物的日常保养维护,加强濒危文物的抢救保护与修缮,实施重要遗址保护工程以及重要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实施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加强馆藏珍贵文物修复;全力推进遗址公园建设,巩固西安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领先地位。
  丰富文旅融合产品体系
  《方案》明确,西安市将新建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博物馆、“西安记忆”(西安革命历史)博物馆等一批地域文化特色突出、陈列主题鲜明的专题博物馆,打造根脉文化、历史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博物馆群。
  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将文博IP活化利用作为文物旅游融合发展重要抓手,重构链接、扩展平台、丰富要素,提升转化效率。
  丰富文旅融合产品体系。以“文物+旅游”为导向,打造寻根之旅、古都之旅、红色之旅、工业之旅,形成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可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同时,改造提升历史文化片区,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规划建设工作。推进易俗文化旅游片区、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碑林历史文化街区的提升改造,打造“城市文化客厅”。推动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和“智慧博物馆”建设。
  此外,西安市将进一步扩大国内、国际交流合作。利用重要节日、重大节点,大力宣传西安丰厚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强文化融合。积极鼓励全市各类文博机构之间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充分展示地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