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04日
陕西投入54亿元实施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陕西投入54亿元实施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魏晓文 李济朴)12月2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周魁英,介绍切实加大陕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三五”期间,在加强保护管理,推进文物事业长足发展方面,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事业发展,高规格召开全省文物保护大会,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在机构改革中保留省文物局并增设内设机构、增加编制;将文物保护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坚决守护好彰显好中华文明、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大力推进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黄帝陵文化园区及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实施博物馆改造提升等重大文化标识工程。
  据介绍,陕西已投入54亿元实施文物保护维修工程335项,完成革命旧址保护修缮和环境治理254处,修复可移动文物2.4万余件(组)。完成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展文物专项调查,基本摸清文物家底。目前,陕西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预备名单共42处。建成国家重点科研基地5个,开展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和预防性保护,实施文物科技保护研究项目100余个、共有45个获奖。
  5年来,陕西开展主动考古项目103项、配合基本建设项目540余项,发掘古遗址、古墓葬1.6万余处(座),出土文物4万余件(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30年来陕西有26项入选,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在提升服务社会水平,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陕西文物部门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模式受到中央肯定。截至2020年6月底,在陕西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共325座,博物馆体系日趋完善。建成开放25家省级文化遗址公园、25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44家社区博物馆。全省博物馆年均举办各类陈列展览800余个,先后有10个展览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
  举办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发起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友好联盟,组织考古机构联合开展的中亚考古成为陕西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文化先锋。5年来陕西文博单位与境外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意向书和备忘录共77项。先后在26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文物展览51个。
  在落实文物“四严”要求方面,颁布相关条例,制定《陕西省群众依法保护文物奖励办法》,张骞墓、仓颉庙等地方条例相继出台。深入开展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
  积极推进文物安全大防控体系建设,在文物重点区域引入北斗系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开展安全巡查;全省群众文保员已突破8000人,志愿者巡查田野文物成为全国试点省份。深化文物、公安、消防长效合作机制。在全国首创打击防范文物犯罪7项工作机制,公安、文物部门连续8年开展“鹰”系列联合专项行动,破案2823起、打掉犯罪团伙456个,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3346人、追缴涉案文物16553件。
  罗文利表示:接下来陕西省文物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好“十三五”工作,部署规划好“十四五”工作,推动文物资源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积极力量,为加快陕西建设文化强省、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