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 10月26日至29日,渭南组织举办“匠心·传承”渭南非遗文化直播周活动,以“弘扬黄河文化展现渭南风采”为主题,邀请临渭区、合阳县、大荔县、潼关县相关负责人和非遗专家、文化名人做客渭南广播电视台直播间,讲述临渭草编、碗碗腔、黑陶、提线木偶、大荔十三花、黄河老腔、潼关肉夹馍等12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故事,展示具有地域特点的非遗文化项目,宣传弘扬黄河文化的内涵、精神及时代意义。
近年来,渭南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建了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落实为项目注入保护资金、为传承人发放补助“双保障”政策,不断深入挖掘本土非遗资源,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建立完善名录保护体系,实现传承基地、传承人和传承项目的有机统一。目前,渭南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项,省级109项、市级25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