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28日
陕北民歌的文化精神
陕北民歌的文化精神
  陕北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曲谱

  陕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文化概念。因为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黄河、黄帝陵、万里长城、黄土地在这里神奇地融为一体。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养育着一群坚强勇敢、行侠仗义而又粗俗鲁莽的陕北汉子,为这里的民风和文化注入了一股代代相传的雄强剽悍的力量。这些汉子中有闯王李自成,绿林张献忠,忠良韩世忠,还有高岗、刘志丹、杜聿明等等。在这块土地上,还养育了一群俊婆姨,尽管她们喝的是小米钱钱饭,吃的是酸菜山药蛋,穿的是大襟袄,扎的是红腰带,但她们在陕北自然山水的洗礼和化妆下,长得端格溜溜、俊格铮铮、俊格旦旦。她们为这里的民风注入了一股代代相传的柔情。这里是山丹丹花盛开的地方,这里是西北风和信天游拂过的地方,这里绝不是一贫如洗的文化荒原。这里有相当深厚的文化积淀,而这种文化积淀,滋润了祖祖辈辈的陕北人。
  在这样的生存和生活背景下,陕北民歌就有了四个显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刚气和美气——土得掉渣,大得雄奇,刚得凝重,美得撩人。昂扬悠长的信天游是这一地方民间艺术的代表,其内涵蕴藏着非常旺盛和豁达的生命文化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西部精神”乃至中华精神的支点和内核。陕北民歌是陕北骄傲,也是陕北文化物质的标尺。
  陕北民歌是用老镢头镌刻在黄土高坡上的音乐巨著,是了解陕北的百科全书。在现在流传的两万多首陕北民歌中,大都是口头传唱文学,直观地描述了陕北人的淳朴、善良、刚毅、豁达的个性,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陕北的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陕北民歌的知名作家大都不识字、不识谱,但他们有生活、有情感。他们用心感受生活,用生命拥抱艺术,将陕北人的生活与情感定格成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精美民歌,插上音乐的翅膀,飞出山沟沟、飞出山梁梁,飞向全国、飞向世界。可以这样理解,世界上很多名著大作基本上都是有文化学识的人写出的,而陕北民歌是没有文化的人写出了举世闻名的大智慧作品,有的甚至达到了终极意义上的艺术精品。我们应该感谢这块土地,感谢不识字不识谱的黄河船夫李思命为我们创作的《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感谢同样不识字不识谱的脚夫张天恩为我们留下的《赶牲灵》,还有木匠常永昌留下的《三十里铺》。纵观世界文明史,梳理世界音乐史,像陕北民歌这样普及而又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并不多见。究其原因,是因为它内涵着一种精神。
  陕北民歌有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这种精神的潜在意识是为了生存。在浩如烟海的陕北民歌中,有祈雨调、秧歌调等,旗帜鲜明地宣叹宗教理念和人文信仰。“想你想成病人人,抽签打卦问神神”的民歌吟唱,无不闪烁着理想和希望的光芒。陕北民歌中的祈雨调和祭祀声音,我们不能用“迷信”来诠释它,而应该理解为在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人们为了生存而采取的一种艺术化了的行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不屈不挠的挣扎和感天动地泣鬼神的民性本色。也感受到了一种渴望天地合一、和谐共生的人间希望。
  陕北民歌有铭刻在山野气质下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这种精神的潜在意识是为了彰显生命。陕北民歌是黄土地上的一种精灵,它用乐观的心态、幽默的语言驱赶饥饿,慰藉心灵。它具有无可比拟的生长力,而播种者却是孤独的牧羊人,寂寞的揽工汉、剪纸的婆姨、打酸枣的妹子。他们都是黄土地的主人,他们尽管贫穷,但一年又一年用乐观的心态祈盼收获和幸福。民歌是陕北人最方便的表达方式,它扇动着想象的翅膀,从心里自由地飞出。民歌的高亢,来源于辽阔的长天厚土;民歌的悠扬,来源于连绵的荒野荒沙;民歌的奇崛,来源于起伏的沟壑山峁;民歌的多情,来源于对贫困生活的乐观面对。有了这种乐观,他们走在山间长路上,肆意地吼起民歌,觉得自己是个有感情的人,才感觉到了人和自然的直接交流,才觉得自己和天地同在,生命如此伟大。
  陕北民歌有张扬在俊男靓女间天长地久的执着精神,这种精神的内在本质是为了完美生活。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是民歌的基本特征。然而陕北民歌,除上述两点外,又以情歌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寂寞困苦的黄土地上,蒙受着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双重折磨的男人和女人,在那一村一户被山山峁峁隔开的土窑洞里,夫妻间的温柔,成了他们夜间主要的文化活动。在这种情形下,性爱活动涉入精神需求领域,既是一种“体育”活动,又是一种“美育”活动。下里巴人用他们的想象和体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信天游。于是,女人成了男人永久的话题,男人成了女人永久的话题。于是,就有了一曲曲情歌和酸曲。我们平常听到的陕北民歌大部分是情歌,如《老祖宗留下个人爱人》《兰花花》《赶牲灵》《三十里铺》《走西口》等。在这些情歌中,有许多歌曲让人一学就会,终身难忘。原因是这些情歌来自生活,来自心灵,来自与生俱来的爱恋。“荞麦疙饦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这不是陕北版的《廊桥遗梦》,这不是黄土地韵味的《泰坦尼克号》吗?问题是,我们的这种爱比他提前了许多年。“煮了些钱钱下了些米,大路上搂柴瞭一瞭你”,这是一个女子对爱的执著的真心坦白,为了多看心上人一眼,哪管你灶里有火没火,我心里着火就行。在陕北情歌中,有“信天游”式的直白表达,也有像《兰花花》《走西口》这样一些用故事来表达爱情的歌曲。
  反映爱情的陕北民间歌舞也用自己独特艺术语种,托举起一个又一个爱的世界。陕北二人场子就展现了男女之间的调情戏逗,充盈着爱的风趣。《霸王鞭》的欢快节奏,渲染出男欢女爱的热烈气氛。《跑驴》中一男一女,既有俏皮的戏逗,又有戏闹中爱的流露。
  陕北情歌散发着黄土地的芳香,流淌依存着这一方水土儿女们最朴素也最开放的激情,堪称黄土地的母语,也是陕北人的爱情家园。陕北情歌是女人唱给男人的歌,是男人唱给女人的歌,是男人和女人唱给天地的歌。有了这种歌声,我们才懂得了爱;有了这种歌声,我们才懂得了情。陕北民歌是爱的真谛,爱的宣泄。它体现出的是人们对生活的坚守与追求。
  陕北民歌是行进在灿烂阳光下一往无前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的内在意识是为了建设生态。陕北民间歌舞在它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与时代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陕北人不仅能适应环境生态,更能适应政治生态。陕北民歌不仅从“纵”的方面吟唱了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而且从“横”的方面反映了各个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成为时代的印记,成为记录时代的“百科全书”。
  陕北民歌打着时代的烙印,成为时代的号角,帮助时代的主人建设与之适应的革命生态环境。陕北民歌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过重要的鼓舞促进作用。特别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陕北民歌为毛泽东在陕北治理政治生态发挥了积极作用。《东方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南泥湾》《绣金匾》等歌曲,对团结人民、凝聚人心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可以这样说,陕北民歌是世界上政治号召力最强的声音,它为北上的毛泽东在陕北站稳脚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助推毛泽东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延安时期,陕北民歌也发挥了其文化艺术的功能,每逢捷报传来,领袖们和老百姓扭起秧歌欢迎胜利。这种氛围,反映了领袖与群众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创造了世界历史上领袖与群众最和谐最理想的典范。这种和谐的政治生态,是领袖和陕北人共同建造的,陕北民歌给予了艺术层面上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