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23日
源远流长的月亮文化
源远流长的月亮文化
  说起月亮,人们对它有着特殊的情感,月亮在人们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这条闪光的诗歌长河里,从《诗经》里流淌出来的这眼泉水,一直流淌至今,历经两千多年,仍然浪花滚滚,澎湃着无数月亮的名诗佳句,闪烁着许多动人的篇章。《诗经》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堪称是赞美月亮,以月表情的绝美佳作,开了咏月寄情的先河。在《唐诗三百首》中,表达月亮的诗句更是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李白是赞美月亮的高手,描写与月有关的诗篇达300多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最为有名,表达了浓浓的思乡情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的诗句以委婉的话语,点出了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则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不但道出了月亮的美好,而且祈愿大家共同度过这美好的良宵。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虽然咱们远隔千里,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不能团聚,但也能同赏一轮明月,表达美好的愿望,共同度过这美好时光。
  对于中国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月缺是诗,月圆是画。田园诗人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在《桃源行》里画松树,画房子,不够,再添一个月亮就全盘美化起来:“月明松下房栊静”。松树本身不够美,加上月光就美极了。他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更是清新自然,脍炙人口。
  传说中月亮上有桂树和玉兔,清代画家蒋溥曾画过一幅月亮画,水墨白描,偌大一个月亮中,桂子树下,一只玉兔静卧其间,整体气息清新淡雅。并题有“玉兔静守冰轮朗,画出人间满意凉”的诗句,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有南宋马和之所作的《月夜秋声图》,是一个赏月场景,图中一位老人回首望月,而画面左上角则有一轮红月,意境十分悠远。
  民间传统的赏月、拜月、对月唱和等,是人们中秋佳节的一项交游活动。“八月十五光月亮,中秋佳节桂花香。月光映照增秋色,一分秋色一分凉……”这是南方一些地区对歌拜月赏月时的唱词,对歌会上,年轻人往往月夜相会,对歌,谈情说爱,独特风俗延续至今。每年的“中秋歌会”人山人海,大家齐聚一堂,男唱女答,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在一些地方还有吃桂花饼、喝桂花酒的习惯,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
  北方人“拜月”,又有一番情趣。每年中秋夜,家家户户在月光下放张小桌子,摆上月饼、西瓜、苹果、葡萄、石榴等时令水果,拜月赏月。老人们讲着有关月亮的故事,孩子们则唱起关于月亮的儿歌,全家人团聚一起,其乐融融,尽情享受这月光的惬意。
  如今,人们对月有了更深的文化认识,如我国的火箭升空、嫦娥奔月,玉兔号登月、月球车漫步、月球空间站等等,又成为人们赏月谈论的新话题,科幻世界中对月的想象,正慢慢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