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21日
丹凤眼
丹凤眼
  这时候我恍然大悟。凤冠山山顶,不就是丹凤的眼睛么。由此看下去,你可以看到丹凤的精髓和妙处…… 

  读高中时,班里一个来自商洛丹凤的王姓同学,他姐姐远嫁到长安这边,他也来这边读书。有一段时间,他还叫我和他一起借住在他姐姐家。
  他姐弟俩的眼睛都很好看,后来有人说他们的眼睛是那种典型的丹凤眼。那时候我不解地想,他们家乡那么穷,为啥眼睛却是那样好看。不会因为他们都是丹凤人,才长着一对丹凤眼吧?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有些荒唐。
  看到一些文艺书籍时,知道了三国时的关羽关云长竟然也是拥有丹凤眼的美男子,《红楼梦》里的薛宝钗也是漂亮的丹凤眼。后来知道演员刘晓庆唐国强名模刘玉玲等等都是丹凤眼,才感觉丹凤眼与丹凤县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丹凤眼是那种极富魅力的眼睛,眼型比较细长,眼角微微上翘,给人一种妩媚的感觉,无论男人女人,都让人看不够。特别是拥有丹凤眼的女人,一颦一笑非常迷人,用今天时髦的话说叫做“吸睛”。
  贾平凹先生在他的散文《在乡间的十九年》里,曾经有过一段有趣的文字:“忘不了的,是那年冬天,我突然爱上村里一个姑娘,她长得极黑,但眉眼里面楚楚动人。我也说不清为什么就爱她,但见到她就心情愉快,不见到她就蔫得霜杀一样……我偷偷地在心里养育这份情爱,一直到了她出嫁于别人了,我才停止了每晚在她家门前溜达的习惯。但那种钟情于她的心,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我在乡间生活的第十九个年。”
  嘻嘻!我不知道,平凹先生在这十九年的日日夜夜被折磨的那对楚楚动人的眉眼,是不是就是丹凤眼。
  虽然说丹凤眼不都是丹凤人,那会不会丹凤人中长丹凤眼的人会多一些呢?丹凤又到底是怎样一个神秘的地方呢?
  前几日,西咸新区作协组织作家到丹凤县采风交流,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个三十年前就有疑问、二十年前就想抵达的地方。
  丹凤位于秦岭东段南麓,号称秦头楚尾,自古是秦楚交汇之处、南北通衢之地。丹江航道自春秋战国始即为贡道,是建都长安之历代王朝的主要补给线,而丹凤的龙驹寨又是丹江航道上“北通秦晋,南结吴楚”的交通要冲,是当时水陆换载的著名码头。款款而来的丹江水,曾经载着无数商贾的梦想,从遥远的南方北上,水路抵此休憩中转之后,再由陆路直奔都城所在的关中。据介绍当时这里一地之税收,竟然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
  船帮会馆坐北向南,面临丹江,为青砖六柱五楼牌坊式建筑,看上去巍峨壮观。我用手机为几位文友照相时,需要距离门口很远,才能拍得到全景。站在会馆门外,透过矗立的弯腰弓身双手反握拉着纤绳的船工,和那高耸挺立的船帆雕塑,仿佛看到一望无际的丹江上的点点白帆,听到了那些“嘿呦嘿呦”的千年绝唱。
  文字记载,该会馆是船老大们从船上每件运货的运费中抽取三枚铜钱集资,经过日积月累,于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建成,用来当作当时的水手船员们休憩、食宿、聚会、娱乐之处,这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船帮会馆之一。站在街上,很容易就能看到船帮会馆青砖青瓦的门楼上方镶嵌的一块竖立的长方形蓝底上篆刻的刀锋健硕、笔力虬劲的“明王宫”三字。在这三个字下的一块青石上,刻有同样风格的“安澜普庆”,左右两侧是“高山流水”和“清风明月”,既能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受到昔日的繁华和喜庆,又能体味到走遍万水千山之后的那种洒脱和高洁。门楼青砖上依稀可辨的斑驳的纹路,是岁月风尘在此留下的刻痕;而那精致的花饰和齐整的瓦当,又显示出建筑物百年不败的风华。
  丹凤不仅仅是当时的商贸物流中心,更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地和聚集地。开放的丹江包容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思想。距离县城不远处俊秀绮丽的凤冠山,就隐藏着“儒、道、佛”三教之玄机,历代诸教名人曾在这里修行。这神秘的仙地,自然吸引得我们登临膜拜。
  凤冠山312国道、西南铁路从山脚穿过,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今天的丹凤县,就因为“襟带丹江水,枕倚凤冠山”而得名。
  凤冠山又名鸡冠山。海拔861米,山体色赤,状若鸡冠,似雄鸡昂首鸣唱,古人以鸡冠山称之。《商志》之“八景十观”,称其为“冠山”。
  我们到达山下时,一些文友望冠生畏,不敢抬足。丹凤作协的陪同人员一再邀请和导引,我们四五个人才举头攀爬。我之所以跟随,是受在最前边蹦蹦跳跳的一个9岁小姑娘的感染。她爬得,我们为啥不敢呢?
  说来容易,真正一步步攀援却实在不易。凤冠山山势参差嶙峋、危岩凌空,石阶较之其他山路上的台阶高了许多,每抬一次腿还真不容易,所以往往没走几步,人就已经气喘吁吁汗流满面了。
  走在我身边的向导、丹凤县文联文友如数家珍地介绍说,凤冠山有商州“八景十观”之一的“鸡冠插汉”,有“冠山睡美人、真人会群仙、神龟挺立、啸天雄狮、猪豹奔赶、人头怪兽”等自然景观,更为神妙的是在悬崖绝壁上分布着如鬼斧神工般的大小形状各异的摩崖石窟洞。 
  听到12个洞中还有关公洞时,一下子来了精神,快走几步前往洞内。我想知道洞里石刻或塑像的关羽,是不是就是书上记载的那种浓眉美髯丹凤眼。
  进得洞内,但见关云长单刀在手,岿然耸立,长髯飘飞,双目炯炯,那眉那眼,雕刻得栩栩如生,看上去正是标准的丹凤眼。
  因为时间紧张,我们不能参观每一个山洞,只进去了五个洞,就直奔凤冠山最高处——望江亭了。
  云朵与晚霞参差之间,红顶飞檐的望江亭孤独地矗立在山顶最高处。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到了山顶,俯瞰山下,丹凤县城高高低低的建筑,正如镶嵌在绿色绒毯中心的一颗透明的宝石。宝石旁边形成半包围的,是白花透亮的丹江水和油亮乌黑的火车铁轨,它们对县城自然形成了一软一硬一黑一白两道天然的屏障。一列运载物品的火车由西南经西北往东南半环形呼啸而来,与缓缓流淌的丹江水,组合成这座城市的动脉。
  这时候我恍然大悟。凤冠山山顶,不就是丹凤的眼睛么。由此看下去,你可以看到丹凤的精髓和妙处,那就是既能让船来车往熙熙攘攘的商贾们赚得钵满盆满,又能让佛道儒各方不同思想异类观念互不侵犯和睦相处,更能让企图拒绝高官厚禄远离社稷庙堂寻找偏居一隅求得采菊南山的商山四皓生活得舒坦安逸。
  走在我们登山队伍最前边的那个小姑娘,坐在望江亭外的石阶上,忽闪着一对大眼睛,不解地看着随她而来气喘吁吁的大人们。而她的眼睛,居然也是一对迷人的丹凤眼。
  这个“丹凤眼”的想象力绝对不比李太白先生差,同行的杜芳川告诉我,女孩儿在登山的过程中说:“我就想一脚把这个山踢倒。”她的这份豪情,恐怕是鬼才贾平凹也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