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09日
国庆档票房超38亿 居中国影史同档期第二
国庆档票房超38亿 居中国影史同档期第二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10月8日,我国电影票房超过38亿元,取得中国影史国庆档票房第二的成绩。其中《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夺冠》位列档期票房前三。
 
  《我和我的家乡》:爱家乡,就去建设它
  从这几天的数据来看,《我和我的家乡》也延续了《我和我的祖国》式的成功,收获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一方面是因为五个短片的整体质量都很高,把主旋律与娱乐性结合得天衣无缝;另一方面是它击中了每一个观众对家乡割舍不断的情结,并启迪观众去思考:对于家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中国人对家乡有天然的亲切感,家乡是很多人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之一。不仅因为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之地,更是承载了血脉亲情、人伦道德、心灵港湾等重要意义的“复合体”。
  对于家乡,没人是旁观者。
  电影中每一个主人公和家乡的关系,不仅仅是旁观者和局外人的身份。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不是停留于口头上的怀念抑或记忆中的乡愁,也不是站在制高点上“哀其不幸、怒其不兴”。
  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体现在他们对家乡建设的参与——家乡如果还有哪些地方不足,那么就力所能及或者竭尽所能地帮助她,改善她,让她变得更好。
  在舆论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论调,认为家乡因为贫穷落后而变得野蛮,已经“回不去了”。但其实,我们都该有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所倡导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把“环境中的个人困扰”转化为“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论题”。
  大城市的年轻人看起来更文明、更开化,是因为我们比家乡、比乡人更为幸运,我们享受到更多资源,跟着“时代的列车”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贫瘠。当我们“衣锦还乡”时应多一些理解和同情,多一些平视的交流和关怀,多一些付出和贡献。
  我们都不应是家乡建设的旁观者——这是“我和我的家乡”该有的深层次连接。
  作者:陈子非 来源:《新京报》
 
  《姜子牙》引争议:国漫崛起不能只靠收割情怀
  国漫崛起的道路需要观众的支持,但不应只靠收割观众的情怀。近些年国产动漫的通病也在于,在技术画面和工业化上取得很大进步,团队营销也往往以“画面”“诚意”“情怀”等为卖点,但却始终无法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例如《大鱼海棠》,成功架构起一个宏大的幻想世界,有丰富的视觉创意,但人物和故事本身却无比俗套和老旧。这样的作品,也确实无法匹配观众对于国产动漫的期待。
  半个世纪前,中国动画也曾享誉世界。我们童年所熟知的《天书奇谭》《大闹天宫》《九色鹿》等等,都有着最富有想象力的剧本和中国独特的艺术气质,即便是日本,也有很多后来成为大师的人向中国动画取经。国产动漫走出困境,需要的就是继承这种匠心,沉下心来悉心打磨剧本,专注讲好故事,而不是仅仅沉迷于大场面和特效等浮于表面的东西。而观众出于情怀滤镜对国产动漫照单全收的宽容,也只会使这个行业陷入虚假欢呼而无法进步。
  作者:胡景瑞 来源:红网 

  《夺冠》:用小切口展现中国力量
  《夺冠》之所以吸引不少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代入感和集体共鸣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看女排”是一个时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很多人是一家三代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电视转播,因此女排记忆早已深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这么多年过去了,女排精神始终激励着每个中国人奋力前行。不仅如此,女排也成了世界看中国的窗口。在陈可辛看来,“经历了上百年的苦难,那时的中国人要重新让世界看到我们,要让世界知道,中国人行的。中国女排在那个时候正在走向世界的最前面,所代表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其本身,被赋予了一种中国人的力量。它不只是一个体育项目,更是一种精神。虽然这个世界不一样了,但女排精神永远都在,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没有改变。所以这部影片传达什么不重要,它本身能够激励到中国人就够了”。
   作者:牛梦笛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