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14日
西安鼓乐的曲目保护及发展创新
西安鼓乐的曲目保护及发展创新

  西安鼓乐是源自唐,兴于宋的一种大型器乐合奏曲形式,主要流传于西安市及周边区县。2006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音乐的“活化石”。据乐社老艺人传说:西安鼓乐本是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时由宫内乐师逃难带至乡间田野。现分为僧、道、俗三派,各有独特的演奏风格和特殊韵味。
  一、西安鼓乐现存曲目及保护现状
  西安鼓乐现存曲目3000多首,已整理出的有1100多首。这些曲目保存了9世纪以来的唐宋大曲、宗教吟唱、戏曲曲艺音乐、民间小调等,分为20余类,包括《鼓段曲》《打扎子》《引令》《套词》《南词》《北词》《大乐》《赚》《曲破》《杂曲》《鼓札子》《念词》《歌章》以及两大演奏形式专用的《坐乐》《行乐》类等等。此外,尚有锣鼓牌子曲50余首。其中包括了史载唐代大曲名下的曲谱(如《甘州》等),唐宋燕乐曲、教坊大曲及杂曲曲目下的曲谱(如《贺圣朝》《望江南》《双八拍大乐朝天子》等),宋元明戏曲、曲艺曲目下的曲谱(如“南词”的《六调得胜令》《料峭》《三台令》等,“北词”的《正宫端正好》《中吕粉蝶儿》等以及诸如“赚”“曲破”等)。此外,《耍曲》以及以上各类曲调中的很多曲谱,可能是不同时代的民间曲调或宗教活动中的曲调(如“耍曲”中的《华阴庙求妻》《老管家打锅》等),最重要的是这些曲谱在现在的西安鼓乐中,仍然是可以演奏演唱的。
  西安古乐谱也是独特而神秘的,著名鼓乐研究者李石根先生曾就西安鼓乐记谱法做过详细的研究,通过其使用的半字或草体形式记谱的方式以及对比宋代姜夔《白石道人歌曲》、张炎《词源》、陈元靓《事林广记》中所使用的谱字形式对比西安鼓乐记谱的相似之处,总结出西安鼓乐所使用的记谱法应为“俗字谱”,也被称为“燕乐半字谱”“管色应指字谱”“工尺半字谱”等,是中国最古老的采用汉字符号的记谱方式之一。西安鼓乐谱无论是鼓还是曲均有自己的谱式。乐谱除谱字以外,还有许多附属在谱字之后或右下角的约定符号,如延长、休止、装饰音等,在单个谱字的右上方还标有板、眼等记号。其传承模式是以口传心授为主。鼓乐谱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本身是没有音高节奏的,在传承的过程中全凭乐师个人的记忆和理解来诠释音乐内容,师傅唱一句,徒弟学一句,这么看来西安鼓乐严格的师承关系也不是没有原因了。每个乐师在传授过程中都融入了自己二次创作的艺术理解及独特风格,所以严格的师承关系不仅仅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而已,也是不同乐师艺术风格的延续和保证,是流派间能够区分开来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