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14日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示范建设——
关陇社火传承保护联盟成立
关陇社火传承保护联盟成立
  《看社火》/油画  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王刚

  “不能让社火在我们手里失传,不做文化传承的罪人。”9月9日至11日,在宝鸡陇县举办的“关陇社火传承保护工作会”上,现场与会者铿锵有力的发言,使社火现状与传承保护问题再度受到社会关注。 

  改善社火传承保护“土壤沙化”现状
  重建“荣耀精神”是重要途径

  缺钱?缺人?缺物?事实上,在宝鸡市凤翔县文化馆馆长姚锐看来,社火的社会文化土壤贫瘠,社火传承保护“土壤沙化”的问题,才是当前最为严峻的现状。“越是土得掉渣的东西,越是值得保护,但年轻人不参与、传承断档,是社火等非遗保护的瓶颈与难题。”
  以太白高芯社火为例,目前虽然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是濒危状况仍在持续,主要问题表现为:太白高芯社火是一项民俗性、群众性文化活动,每次展演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随着群众对文化活动需求的改变,使高芯社火的演出逐步减少,濒危状况难以改变;一些年事已高的老艺人逐步退出或相继谢世,有些绝技难以传承,面临艺术失传或绝种之危,培养艺人已是当务之急;由于资金困难等原因,多数社火服饰、道具陈旧不堪,难以穿戴,无法还原社火角色的应有装扮,影响了民间社火艺术的表演。
  传统的风俗习惯,正是社火的社会文化土壤。宝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杨苍勤给社火的传承发展敲了一次警钟:“一大批研究学者参与进来,但民间社火一定要注意,社火的区域特色不能人为地改变。创新不能丢掉‘魂’,不能丢掉原真性。自然而然予以改造,相信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的能力和动力,由民间艺术主导创新,尊重艺术而不盲目将社火舞台化,社火是广场艺术,而不是舞台艺术。保护传承风俗习惯,正是民间习俗支撑着社火传承。”
  社火的社会文化土壤贫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一部分原因在于,当地政府出于社会治安、预防群体事件等顾虑,往往在对待社火这项民间传统习俗时表现出意愿不高。另一方面,在不少社火保护工作者的叙述中,呈现出社会文化环境与保护现状不协调的状态:很多对社火有浓厚感情的人都离世了,年轻人春节回来,他们接受的是现代都市的文化,对传统社火并没有像老一辈人有那么浓厚的感情。有时候,小孩子参与社火,半夜就得化妆,中途不吃不喝几个小时。四五岁的孩子承担这项任务,如果没有那种社火背后的“荣耀精神”做支撑,结果就是孩子受累,家长埋怨,非遗干部们一肚子委屈。“加大非遗进校园的力度与范围,培养青少年对于社火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心理。”姚锐将这项工作视为重建社火“荣耀精神”的重要途径。
 
  厘清社火概念 抱持敬畏之心
  如何让社火更好地传承发展?宝鸡市太白县文化馆副馆长杨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制定保护方案,成立专门保护机构。形成较完善的保护体系,传承人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使村里40岁以下的青壮年都能掌握技艺,全社会保护意识整体提高;对社火艺术资料进行归类、存档,濒危项目进行重点抢救;成立社火传习所。对社火艺人建立个人档案,同时抓好传承人才的培训和培养。按社火艺术的表演要求对芯子设计、制作、节目安排、化妆、服装、道具等进行实际操作培训,不断培养新型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传承问题,并逐步达到专业化水平,提高社火表演的艺术档次。
  而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书记李荣则观点独到,呼吁统一认识,厘清社火的概念。“‘耍社火’这一概念,如果出自普通百姓之口无可厚非,但在正式层面以及学术论文中,我们最起码应当统一认识,杜绝‘耍社火’这一称谓。”追溯社火的起源,例如地台社火等社火形式和其他社火一样,依附于宗教祭祀,具有迎神赛会、驱难祝福、祈求丰收的寓意。
  “社火起初是祭祀形式。社火选演员,叫作‘挑身子’,只有长相端正、品行高洁的人,才有资格作为‘神’的替身被选中。”李荣认为,社火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于“敬畏之心”。在他看来,如果单纯把社火作为烘托节日气氛的节目,则违背了初心。因此恢复社火的本来面目,厘清社火的性质、位置、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他建议,用社火消弭疫情带来的心理创伤:“社火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宗旨,与安抚民众心理完全契合。当地政府应当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积极开展社火活动。” 

  关陇社火传承保护联盟
  体现基层文化人的担当与责任
  这次工作会的一大收获,是成立了“关陇社火传承保护联盟”,是目前陕西省首家关于社火保护的联盟组织。这一组织由所有联盟单位共同发起正式建立,关陇地区市县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以文化馆为主体参与的社火团体以及相关地区从事民俗及社火研究的机构自愿加入。宝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赵德利为社火联盟作了理论解读:“关陇社火传承保护联盟”的成立,能够将陕西、甘肃、宁夏三个地区没有隶属行政关系的地区社火艺术及组织联合起来,形成一种地域文化圈的社火保护联盟及组织,这是跨地区、跨行政组织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举措。
  陕西、甘肃、宁夏三地区成立“关陇社火传承保护联盟”,能呵护好我们的美丽乡愁吗?对于这一问题,宝鸡市陇县文化馆馆长苏黎明有着自己的思考:联盟是社火文化理念的传播者,资源要素的整合者,结构调整的促进者,传承保护发展的推动者,为关陇社火文化传承保护建言献策,打造关陇社火文化展示推广、服务等综合服务平台。“联盟的作用在于,共享关陇社火传承保护资源经验,联系单位之间相互观摩大型社火文化活动,共享关陇社火理论研究成果,举办关陇社火保护传承发展联盟、年度论坛及展览联盟单位,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互惠合作关系。”在苏黎明的预想中,这一具有示范意义的联盟背后,还有一个更为闳阔的设想——“关陇文化生态保护区”。
  “从社火出发,逐渐覆盖扩大至其他非遗项目等民间文化生态,为农耕文化的民间记忆‘招魂’,从保存农耕文化最后血脉的高度去思考,这事关农耕文化的危机与复兴,也体现着基层文化人的担当与责任。”宝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柏相的现场发言,为“关陇社火传承保护联盟”的设立目的做了注解。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魏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