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王涛 鲁瑞)清晨,走在榆林市横山区曹阳湾村的柏油马路上,映入眼帘的是即将成熟的各类庄稼,顿时有一种人住景中、村在林中的惬意感。然而在多年前,这里还是个很少被人问津的、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苦”地方。
产业兴 兴产业 “要说变化大,就属屈升岐家!”家住曹阳湾村的屈升岐夫妇是地地道道的庄户人家。夫妻俩今年60岁,子女都已成家,但他们还是勤勤恳恳地向土地要着效益。他们除了饲养130多只白绒山羊,种植30多亩水田地外,还有一个50多亩的大果园。
“130多只羊,一年下来就能收入十来万,30多亩水地也能收入一些,再等一两年果园一见效的话,那就更好了。”屈升岐的妻子徐国萍笑着说。
为了能在有限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展经济,因地制宜,激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热情,经过村委的科学研判,通过利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积累糖分的优势,曹阳湾村推广栽植了1000亩山地苹果。“果苗长势良好,进入盛产期单亩能创收1万多元,预计增加农户收入1000万元!”曹阳湾村支书梅宏林说。
此外,曹阳湾村还嫁接了2400亩大扁杏林,同时投资20多万元进行大扁杏深加工,现在大扁杏林年产值可达40万元左右,预计年增收不低于30万元,昔日无人问津的山杏成了现如今市场上的香饽饽。
家园美 美家园
随着一个个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生根,全村的变化日新月异,如今的曹阳湾作为市级文明村、市级生态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吸引着大批游客慕名前来观光休闲。可在过去,这里却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
近年来,曹阳湾村投资近200万元实施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榆林市“三年植绿大行动”的契机,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草)工程。目前,全村栽植樟子松、侧柏林9000多亩,种草9000多亩,林草覆盖率达到75%,曹阳湾村真的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与此同时,曹阳湾村还充分利用现有的80多亩水库资源,争取榆林市文旅局资金500多万元,实施生态养殖—农家乐—大漠长城风情游,举办了横山区首届农民丰收节,展示了农民群众一年来的劳动成果和丰收喜悦,吸引游客观光旅游,带动旅游业发展。通过一系列的举动,推进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和乡风文明建设,营造了强农富农的浓厚氛围,激发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
百姓富 富百姓
羊是横山的一张名片。肉质鲜美、肥而不腻、香而不膻使得横山的羊肉在全国久负盛名,养羊自然也就成了带动横山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富民产业,横山区委区政府一直为羊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着有利的保障。曹阳湾村委立足于村情实际,因村制宜地规划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林渔牧副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白”字特色,狠抓以白绒山羊养殖为主的主导产业。目前,曹阳湾村白绒山羊存栏量达8500只,高标准羊舍70处,草棚60个,新建规模养殖场1处,引进饲料搅拌机1台,粉碎机130台,10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达70户。截至2019年底,羊产业收入达到1.2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白”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如今,看着自家圈舍里的白绒山羊,村养羊大户李怀有说,“去年我们家羊子的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日子真真正正地有了奔头。”
产业在兴起,家园在变美,因为家园变美了,勤劳的曹阳湾村村民就更想守护这家园,更想在这家园中大力发展产业。如今“人人爱护环境,人人共护生态”和“产业带富”的共识已经在曹阳湾村村民心中生了根,而这正是为了让百姓更好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