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21日
嘉峪关的日晕
嘉峪关的日晕
  我对嘉峪关向往已久,可谓魂牵梦绕。所幸因赴酒泉参加一个论坛,才得以一睹嘉峪关的雄姿。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历时168年建成完工。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9年。已经在荒凉中矗立了641年的嘉峪关城楼,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迎着猎猎朔风矗立于黑山和祁连山之间,守望着大漠的孤独,向来往的人们讲述着几个世纪以前,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我们到嘉峪关口已是中午11点半,夏日的大漠,天气晴朗无风,蓝天白云很是美丽,假如起风定会卷起漫天黄沙。中午的太阳紫外线特别强烈,站在阳光下可以感觉到热辣辣的灼热感,但在树荫下却又凉爽无比,这就是关外的天气。
  西出阳关无故人,古时出了嘉峪关便到了关外。出了外城步行约五分钟便是内城,沿着古老的石板路穿过五十米宽的城门洞,眼前豁然开朗,别有天地,最先映入眼眸的是右边的游击将军府。游击将军府也被称为游击衙门,是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事要务的府邸和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也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系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行政枢纽机关。走进将军府,我记住了后堂的一副对联:“不悲镜里容颜瘦,且喜心头疆域宽”。
  步出内城,抬级而上,站在雄伟巍峨的“天下第一下关”城楼上,俯看脚下,虽然秦时明月已成往事,但明时关城仍在脚下,嘉峪关城墙上的战争痕迹,台阶上一个个下陷的印痕,仿佛又把我们拉回到了古代的战场:那些金戈铁马的影像不停地在眼前晃动,仿佛看到了历代敌人围攻关城、将士们奋勇抵御的情景。将军们骑马出战,为的是身后这片土地的安宁。
  从内城出来便是防御匈奴的大漠戈壁的关外,天空中忽然出现日晕,游客们一片欢喜,纷纷拿出相机拍照。同行的尚教授很是在行,不慌不忙拿出手机,说手机的像素可以拍到日晕。
  “日晕”多出现在春夏季节。民间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谚语,其意思就是若出现日晕的话,夜半三更将有雨,日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出现日晕天气有可能转阴或下雨。日晕的另一个预兆就是战争或者武力。在古代兵阴阳家看来,日晕是引导进攻的标志,“晕,攻也,纯阳攻阴气故也。”因而随着虹进攻它停驻的位置,必然能获得胜利。不管如何,反正在我看来日晕就是好兆头。
  在历史的长河中,嘉峪关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军事要地,也是中西贸易孔道,同时是后来的税关,是西北最早的海关之一。如今,嘉峪关的军事功能早已退化,留下更多的是遐想与历史文化底蕴,但几百年来花费巨资修筑的雄关又防住了谁?
  嘉峪关永远抹擦不去的历史底色,这里有兵士征战的豪情,有出关游子怅然回望,如血残阳照孑影的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