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15日
140余件宝鸡青铜器进京
140余件宝鸡青铜器进京
  领导嘉宾参观展览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8月14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文物局、宝鸡市政府主办的重磅展览“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140余件来自陕西宝鸡、极具代表性的文物精品将在这里展出两个月,系统展示青铜器与金文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独特魅力。
  当天,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宣布开展,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一兵,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陕西省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参加开展仪式。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宝鸡是著名的“青铜器之乡”,出土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青铜器。此次展览汇聚了一大批重量级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4件,二级文物62件,不但有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西周早期著名礼器何尊,还有记载武王伐纣准确时间的国之重宝利簋,记录周王世系、承载家族荣宠的墙盘、逑盘。这些重量级文物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点:其身都有铭文。
  青铜器又称吉金,是中国青铜时代最核心的物质文化遗存。青铜器表面铸刻的铭文又称吉金文字或金文,是中国青铜器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吉金文字从商代早中期萌生,随后日益繁复、丰富,至秦汉时期仍广为流传。在这一千五百多年里,金文渐次谱写了早期中华文明的异彩华章。上承甲骨,下启小篆,生动反映了中国文字造型和艺术发展的历程,承载着中国上古社会形态演变的轨迹。
  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就是将青铜器与金文相结合,从文字的书法艺术和文化内涵角度解读上古社会的核心物质遗存,进而揭示其中蕴含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成果。展览分为金文的艺术、金文中的故事、金文中的智慧三个单元,遴选的140余件宝鸡出土的青铜器精品展示了早期中国绚丽多彩的文明成果,引导大家走进神秘奇谲、波澜壮阔的青铜器与金文世界,欣赏生动有趣、仪态万方的金文艺术。
  观众不但能通过展览,切身感受中国古代铸造工艺的精美绝伦,更能通过展览深入了解青铜器与金文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当天,国家博物馆还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展览有关情况,开幕式后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嘉宾一同参观了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