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20日
论语
不能让“天象谣言”成为灾害
不能让“天象谣言”成为灾害
  网传庚子年多灾多难,180年周期白元年,太阳、地球、木星、土星和银面并到一条线扰乱地球引力场、磁场,导致地震、洪水频发……最近,类似传言甚嚣尘上,“地球引力场、磁场紊乱”“地质、气候巨大灾难”等在微博、朋友圈以及一些短视频平台频刷存在感。(据7月17日《科技日报》)这样的传言,很容易忽悠住一部分人,一旦信以为真,不仅会给其自身带来身心健康问题,也难免会影响到社会秩序。
  不过,也正如媒体所言,子虚乌有的天象谣言才是真“灾害”。确如其言。网络上关于一些天象的说法,看似是“好心又科学”的提醒,实则禁不住推敲。借助天文学专家和地震及防灾减灾专家的解释就能让人豁然开朗。比如,目前,太阳整体上处于一个非常稳定的阶段,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约50亿年里也将保持这样的状态。
  还以地震为例,专家介绍,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看到天空中有地震云”,又或“谁家的动物出现了异常反应”……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预兆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即便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已经长足进步,但依然做不到像预报天气一样提前预报地震发生。所以,对于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预测地震的方法,大可不必也没有必要去当真。
  再以洪水为例,降水由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决定,与天体联系到一起毫无科学依据。“把持续降雨和洪水灾害与太阳系其他行星乃至银河系联系到一起,这是毫无科学道理的”。更何况,1998年洪水之后,我国做了几项大工程,长江防洪能力大幅提升。据水利专家介绍,如果再发生1998年那样的大洪水,长江干流的防洪体系完全没有问题。
  一些“天象谣言”之所以有市场,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公众对于相关知识的缺失。鉴于此,对于“天象谣言”,一方面有必要加强依法治理,对制谣传谣者施以法律惩戒;另一方面也须在科学知识普及上多下功夫。要知道,权威科学的知识越普及,公众也就不会被社会中的不实传言所忽悠,也才能不断挤压制谣传谣的空间。
  当然,应重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唯有整体科学素质提高了,才能有力抵御各种各样的伪科学,让伪科学失去市场。“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到2020年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要达到10%以上这个目标。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可以有效支撑创新型科技人力资源的产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同时,类似的“天象谣言”才不会有市场。
  作者:杨玉龙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