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李济朴)为进一步推动文学界更好地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7月15日,由中国作协举办的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举行。本次会议通过现场及线上视频方式举行,主会场为中国作家协会十楼会议室,分会场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家协会。其中陕西省作协党组成员、主席团成员、陕西作家代表、评论家代表、机关各处室及事业单位负责人以视频会议方式参加,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代表陕西作大会发言。
会议的主题是:“积极推进决胜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创作”“提高站位,深入生活,充分认识十八大以来中国乡村的历史性变化和新时代中国乡村的发展前景”“发扬乡村题材写作的优秀传统,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塑造新人,书写新史诗”。
会上,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作主题讲话。她表示,2020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无论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还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中国作家从未缺席。近年来,反映脱贫攻坚伟大斗争、反映新时代乡村面貌的文学作品正在形成创作潮流,一大批优秀作品获得广泛关注。中国的根在乡村,当下整个中国正在进行的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是一场改变中国乡村面貌的伟大社会实践,对中国、对全人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广大作家要做到登高望远、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大势,认识时代、理解生活、认清时代的本质。
她强调,一个作家,要对新时代的乡村有更深刻、更准确的认知把握,就必须真正做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锤炼“四力”。要迈开双脚走进新时代的新乡村,用不断更新的眼力、脑力重新认识乡村,写出巨变。要做到身入、心入、情入,投入自己的全部力量、付出全部的感情,通过参与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实践,获得对自我与世界的新的认识,从理性和情感上认同人民的事业。9位作家从不同角度出发,分享了深入脱贫攻坚现场展开创作的心得体会,对新时代乡村题材文学创作展开了深入思考。大家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尤其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题材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新时代的中国乡村,是一片充满开放性、包容性和变化性的广阔空间,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学富矿。新时代的中国作家,应不断展开对乡村的再认识以及美学的再创造,创造出更多展现时代精神的乡村“新人”形象,努力讲好新时代的中国乡村故事。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表示,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在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实践中,“乡村”成为理解中国的镜鉴,成为文学介入和反映时代生活的前沿。书写新时代的新乡村,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是中国广大作家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各地作协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创作的组织、服务工作,支持作家全力以赴、精益求精,高质量地完成计划中的主题创作;要把全面小康、脱贫攻坚题材的创作、新时代新乡村的书写与庆祝建党一百年结合起来,提前谋划、早做安排,及早确定重大选题,积极组织推动作家以各种方式深入生活,争取推出一批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