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2版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20日
都市山水画之我见
都市山水画之我见
杨锋 《皇子坡之一》 纸本设色  180cm×145cm 2018年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表征载体,体现出了中国农耕时代独特的生命观照方式和价值实现途径,其以“悟”的方式表达着人们对“淡远与虚无境界”的皈依和对自然天性的回归。然而,随着社会时代语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山水画的母题及其价值归属已经无法承载当代城市生活的价值诉求与生命存在,其已无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引导性的价值关联,因此传统山水画的当代转型成为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受这一思想观念的影响,以表现社会的都市化进程新风貌与时代性的美学思想,为山水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这也更好地适应了当代人在新的时代发展过程中对当代山水画新的审美诉求。
  社会都市化进程发展使原有传统山水画中的田园风情正在被新兴的都市繁华所取代,山水画所表达的审美理想也在社会的发展中发生了重要的转换。如何使传统山水画中的美学思想在当代社会语境下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这就为当代的山水画画家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美学观是一种诗性美学观,也是人们对宇宙、自然在融合人生感悟情境下的一种特有的理解表达方式,是中华民族美学的精神需求,通过视觉艺术的形式呈现出的一种内在精神表达与审美理想相结合的视觉图式,最终使精神追求和审美性的社会观得以清晰地承载与表达成为可能。这种独特的山水审美观与中国独特的文化精神是不可分离的,正是传统文化对人、对生命、对人世间的深情关注赋予了传统山水画异常丰富的人文精神。自然山水更多的是一种人对宇宙万物和社会人文的感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比兴手法常常成为人与自然沟通交流的方式。同时,由于中国思想的多元性,也形成了不同的山水人文观。以山川群峰祥云水流比喻君臣主尊的皇权山水观,以在自然中寻求内心慰藉与思想解脱的仙道山水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儒家山水观,“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风水玄学山水观以及抒情言志的文学山水观等。正是这种内含“德”、“性”的人文山水观将自然与社会、生活与理想、人性与神性、有限与无限进行了审美联结,形成了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中国山水画的美学内涵。中国山水画从精神层面上提出了山水画“以形媚道”,从材料与技法层面上形成了山水画“水墨晕章”的审美理想,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道家哲学思想的美学追求。
  在当代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以山水画的形式展现新时代的变迁,承载当代人的审美诉求和价值归属,成为山水画家不断追求探索的目标。由于社会发展与生活表现的载体发生了改变,对新的社会面貌的表达成为时代主题,山水画家不仅要尊重传统美学观念,更需要探索表达时代发展所要展现的新的美学理想。这导致了当代山水画在美学思想上的两个方向:一是坚守传统美学思想的自然观和内心守望的传统派;一是展现社会新发展面貌与新美学追求的革新派。传统派在思想上追求传统的美学观念与超然物外的生命感悟,画面中延续着传统的图式与符号语言。革新派则积极融入当代继承与创新的美学观念,表现新的时代发展主题,积极介入当代人的生活需求,从而形成与当代社会相结合,反映当下人精神面貌与审美诉求的都市题材山水画。这是社会结构与生存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当代特有的社会面貌与新的美学方向,是有别于传统山水画的一种全新绘画形式。它表现了当代人的审美新需求与新兴都市丛林这一生活环境结构变化的新形式,是当代每个山水画家所面临的新课题。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兼容并蓄的思想观念,强烈的时代感,以不同于传统和西方绘画的独特形式,丰富多变的绘画语言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山水画特有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当今都市的变化与发展以及美学的思想追求,发挥传统笔墨的独特优势,表现当代都市文明的生存状态,让都市山水画发挥出更大的艺术魅力,为中国山水画更好地表现时代发展变化,为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史增添一个新领域,让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