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20日
脱贫攻坚
汉中白庙村:扇编手工技艺引领脱贫致富路
汉中白庙村:扇编手工技艺引领脱贫致富路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唐伟 见习记者 杨春建)6月18日,汉中市南郑区两河镇白庙村第四届扇编手工技艺竞赛活动在村委会场院举行。汉中市信访局调研员陈小强和南郑区政府办主任荣汉、两河镇镇长陈骋参加活动。
  南郑区两河镇地处秦巴山区,当地具有丰富的棕树和竹子林,群众依托自然资源发展扇编产业闯出一条致富门路。扇编技艺传承已久,其编织技艺独特,产品实用且具有朴素的审美特点,已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两河镇白庙村成为扇编村,也成为该村支柱性脱贫致富产业,全村村民514户,人口1448人,仅扇编收入达150万元以上。近年来,白庙村在汉中市信访局、南郑区政府办的扶贫帮扶下,镇村领导班子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的思路,挖掘传统技艺文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17年带头实现全村脱贫。
  该村扇编培训及竞赛活动2018年起已举办了三次,从刚开始的几人扩大到今天第四届扇编竞赛活动几乎全村每户参加,村民参与度越来越高,选手年龄最大的有75岁,最小的30余岁,男女老少各显其能,展现出他们的技艺和自信。此次活动分为一等奖一名奖金300元、二等奖三名奖金200元、三等奖五名奖金100元,竞赛限时50分钟,现场编制棕叶桃形凉扇作品,根据编制速度、质量,由技能老师评委点评。经过角逐,参赛者程秀明获一等奖。
  陈骋在活动上讲到,白庙村在各级包扶部门和镇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调研交流,摸索出了扇编手工艺产品产业脱贫的路子,与当地的一家藤编厂项目签订了战略订单收购合同,同时又引资了一家企业投资160多万元筹建了扇编工艺厂,确保了上下游产业发展渠道畅通。该产业男女老少皆宜,参与度广、增收明显,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村民看见了实实在在持续稳定增收的前景,更加增强了致富的信心。扇编也成为全镇产业扶贫的典范,希望全体村民鼓足干劲,携手奔向小康路。
  驻村第一书记张杰介绍,目前该村已发展200多名扇编娴熟技能人,产品通过专业公司销售至江浙、广东等地,去年始出口至俄罗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计划通过新建扇编厂项目的落地,把手工艺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打响白庙村扇编品牌,更大规模化发展。程秀明欣喜地告诉本报记者,她去年一人扇编收入近2万元,今年上半年收入约8000元,马上进入旺季,准备加班加点多编多出产品。活动当日收购棕扇5000把,农户直接收入5万多元。
  目前,两河镇与陕西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联合申报并获批陕西省科技扶贫项目“‘互联网+’下汉中非遗文创产品多维度开发与精准扶贫示范村建设研究”,借助智力资源,凝心聚力,积极为汉中市、南郑区的扶贫工作多做贡献,也为两河镇的传统扇编工艺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