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13日
入蜀方知画意浓
入蜀方知画意浓
  温中良 《湖山清晓》 纸本设色 150cm×500cm 2019年
  天热的时候,约三五好友,驱车进山,或就近,终南诸多峪口,或远行,登青城、峨眉,亦是人生一乐。轻车简行,随身带上笔墨纸张,逢好景,即可下笔落墨,随心写景,山川之意,尽落素纸。上学的时候,相对自由,年少轻狂,画画有冲劲,说走就走,现在想来真是痛快之事。记得历时最长的一次写生是2016年夏月,当时刚刚从一年的孤独考研中解放出来,有幸公费考上了徐步老师的研究生,心里一下子就放松下来。很巧的是,那时徐步老师组织了江山万里行写生活动,便叫上我随行。当时同行的还有余乡、王晓庆、江锦世诸位老师,能一同外出写生,真是不易,殊为难得!兴奋中,和家人打个招呼,略作收拾,便登上了前往成都的列车。这算是第一次远行,一路的兴奋自不必言,听诸师谈艺,亦收获颇多。沿途风景,也因为这份心情变得生动起来,现在想起,还有着当时的那份轻快、放松之意。首站即是青城,在成都略作停留,过都江堰,直奔青城而去,当时还不知青城有前山后山之分。现在想来,前山为旅游盛景,后山可谓写生佳境,所以也就有了后来的二次青城之行,那就直奔后山了。青城前山,有山门,沿阶而上,穿松林,过竹海,踏青苔,听蝉鸣,虽汗流浃背而不觉累,实在口渴,便于路边小摊买黄瓜一二,真是爽口。前山建筑多,都有些历史了,据说拍老版《西游记》的诸多场景便是在这里,而我们居住的老式板房,还是当年徐悲鸿避居青城时所住,后来看到了徐悲鸿所画的房子后面那棵千年老银杏树,才知这还是真的。青城植被茂密,尤其是后山,飞泉沟,真是景如其名,一路飞泉流瀑,或叮咚作响,或隆隆有声,沿途有亭台,可供人歇息、观景,当时妄想,人生要有个如此歇脚处,岂不美哉!登顶,居住白云古寨数日,写景数幅,可谓快哉每一日!写生于我,此次算是入门,感觉大好,亦蒙诸师赞誉鼓励,顿觉神清气爽。下山后,往泸定,居两日,感受泸定桥之险,尝当地小吃,亦是舒服。随后往康定,郎木寺、丹巴、腊子口,一路风景数变,有奇、有险、有秀,亦有壮阔之川,真是应了黄宾虹老先生所言:“入蜀方知画意浓”,山水之美,一言无法道尽。沿途目不暇接,于我,只有赞叹和抓紧时间进行感悟与挥毫了。写生进行了月余,跨四川、甘肃两省,对于刚刚入门的我而言,是一次丰盛之旅,收获颇丰,不单单是画了六十余幅水墨写生,更多的是对于山川自然的感悟,对于传统经典山水画技法、画境的深入理解。至今,我学习创作的诸多养分,都来自于这次远行,也是目前时间最长、师友最多的一次。而后数年,又往陕北等地,感受黄土地之厚重,赞叹生命之顽强,如此几年下来,至学业完成,于传统经典,于造化自然,均有所研究与实践,并在学习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创作方向。至今,只要有闲暇,还是会登山临水,或为创作,或为放松心灵,已然分不清了,只是初心未改,行程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