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06日
洞见
乡村振兴既需村容“塑形” 更要文化“铸魂”
乡村振兴既需村容“塑形” 更要文化“铸魂”
  近日,重庆忠县乌杨街道表彰了49个文明户、卫生户、园林户、和睦户、书香户。过去,乌杨街道信访矛盾突出,随着“破陈旧观念、致富奔小康”群众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乌杨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支撑乡村文明新气象的,离不开当地深耕乡村文化沃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乡村文明建设、移风易俗等作为重点任务来长期推进和落实。和忠县乌杨街道一样,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地方在做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来抓,推动乡村基础硬件力量和文化软实力双轮驱动、共同进步。
  如今的很多农村地区,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互联网光纤串家走户,无害化厕所正在加速普及,返乡创业迎来了新热潮……正所谓乡村振兴热气腾腾,乡村发展不断刷新着人们的传统思维认知。不过,硬件力量强了起来,乡村文化软实力也需要同步跟上,乡村既要村容“塑形”,更应文化“铸魂”,切实以乡村文化繁荣、精神文明兴旺为“跳板”,提升乡村振兴的核心内涵,以村民的精神“富裕”、思想进步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能。
  传承好乡村优秀文化基因。乡村的古老建筑风貌、质朴的民风民俗、优秀传统曲艺、民间工艺美术、传统节庆等活动,都是乡村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持续延续好乡村文化血脉。不论是一些地方在乡村建设发展中同步推动乡村古老文物修复,还是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让市井气息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给人全新的视觉享受,或者是推动国家级非遗大型灯戏走出去巡演,地方特色年画走出国门,到世界多地开展文化交流,都体现出在乡村振兴中不忘文化强盛的综合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内涵。当然,乡村振兴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还可多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现代文化创意设计等,吸引更多的“粉丝群体”,释放出乡村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特色农产业等深度融合的经济效益,进而形成乡村振兴与文化振兴的良性互动。
  持续扩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应将其摆在与乡村硬件建设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推进,在软硬实力双提升、双进步中增强乡村振兴的“含金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还需动态根据乡村发展特点以及不同年龄层次人群文化需求等,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总体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乡村百姓精神文化多元化需求。
  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深入推进,人们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也更为深刻,一些地方推出的留守儿童“周末大课堂”、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万家等活动,打造出的民族博物馆、群众文化艺术馆、百姓图书馆等文化集群都为乡村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打开了“新窗口”,成为乡村振兴图谱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有力提升了乡村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努力提高乡村文明程度,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需要持续打开思路,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提振基层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在向上向善的优秀文化氛围中焕发出新时代乡村文明新气象。
   作者:周军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