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 近日,陕西省人社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若干意见》,通过实施六方面26条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在创业载体建设方面,加大城镇标准化创业中心建设力度,2020年底前实现1000个左右乡镇(街道)全覆盖。加强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建设,为返乡入乡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创业实操、项目路演、销售对接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健全完善各类创业孵化载体功能要素,畅通返乡入乡人员入孵渠道,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扶持返乡入乡就业困难人员成功创业、吸纳返乡入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申报省级示范时,可适当降低认定标准。对国家级、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将依据创业孵化工作效果,采取有效方式拨付创业孵化一次性奖补资金,达到更好激励创业,带动就业目的。
在创业融资方面,构建创业担保贷款“省市统筹、县为主体、分级负担”机制,加大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建立诚信台账和信息库,探索建立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推荐免担保机制,对信用乡村推荐的借款人,可免除反担保。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奖补政策,合理安排贴息资金。探索“互联网+返乡入乡创业企业+信贷”新路径,将“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模式推广到返乡入乡创业。引入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基金等,缓解创业融资难题。
在创业培训方面,结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将有培训需求的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畴。对参加返乡入乡创业培训的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注重发挥县域经济特色和产业特点,大力发展“一县一品”培训品牌。大力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带头人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实施培训下乡“直通车”、农民夜校、远程培训、网络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创业培训形式,实现创业培训提质升级。
在创业服务方面,不断提升基层创业服务能力,完善县以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创业服务功能,建立基层服务人员管理和培训机制。组建完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的专家团,加大对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力度。落实创业扶持政策,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可在创业地享受与当地劳动者同等的创业扶持政策。支持运用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向社会购买基本就业创业服务成果,引导各类市场化服务机构为返乡入乡创业提供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符合条件的乡村开辟延伸寄递物流线路及网点,降低返乡入乡创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推进扶贫车间、返乡入乡小微企业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切实保障从业人员工伤保险权益。
在人才政策方面,落实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政策,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提供便捷。加大返乡入乡创业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省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分配名额时,安排不低于10%的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返乡入乡创业专业技术人才。支持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申报陕西省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项目。在县、镇创业中心开辟绿色通道,为返乡入乡创业企业提供注册登记、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用工发布等“一站式”服务。引导返乡入乡创业企业对技能岗位招用人员积极开展培训,符合条件的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补贴范围。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返乡入乡创业机构作为主体提供培训的,可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又讯日前,西安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试行促进大学生在西安就业创业的意见》,从优化环境、拓宽渠道、完善扶持措施以及加强组织保障等四方面,提出了20条试行意见:放宽落户条件、直通人才认定、强化安居保障、深化市校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公共服务、营造良好氛围、多方筹集就业岗位、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探索大学生“预就业”模式、强化兜底帮扶措施、激励各类机构提供就业服务、设立大学生人才培养专项、加大海外高层次大学生引进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创业奖补效能、加快创业载体建设、强化创业指导帮带、夯实工作责任、加强统计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