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智禅师碑
投稿邮箱 329813049@qq.com 大智禅师碑,额题篆书“大唐故大智禅师碑”。螭首龟趺,通高408厘米、宽114厘米、厚32厘米。32行,满行61字,碑阴27行,满行9字。螭首左右各雕3条龙,并头吐气,互相蟠结,举起后爪撑着座在云中的佛像。碑额周缘刻云纹,三角形处也刻一尊坐佛。碑身两侧以线刻和减底两种手法并用的图案作装饰,将蔓草、凤凰、骑狮、仙童、瑞兽、迦陵频伽等穿插布置。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刻立,北宋入藏西安碑林,《金石萃编》《西安碑林全集》《西安碑林名碑书法艺术赏析》有著录。
相关人物 大智禅师:僧义福(658-736),是盛唐时佛教十大宗派慈恩宗第七代的代表人物,为佛教禅宗北宗代表人物之一。俗姓姜,载初元年(689)出家,学习禅宗,拜神秀为师。开元十年(722)住长安慈恩寺。开元二十四年(736)五月卒,赐号“大智禅师”。义福之弟子庄济等为颂先师功德而立碑。
书法艺术 第一,书者史惟则,名浩,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曾任集贤院校理御书、殿中侍御史、集贤殿学士等职,世称“史御史”。约卒于唐大历初年。史惟则擅长籀篆八分,尤以隶书精妙著称,亦工碑额篆题。宋欧阳修将史惟则与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合称“唐隶四大家”。宋人陈思《书小吏》称其隶书:迫近钟书,发笔方广,字形俊美亦为时重。又善篆籀、飞白。
撰者严挺之,名浚,华州华阴人,是义福的俗家弟子,开元中累官至尚书左丞、知吏部选。
第二,此碑为唐隶之上品。特点:结字端庄,上小下大,上收下放,平和稳固;用笔精到,蚕头燕尾,浑厚饱满;气息平和,厚重庄严,具庙堂之气。此碑为不可多得的唐隶佳作。第三,名家评价。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评:“其行笔绝类《太山铭》,而缜密过之,知开元帝润泽所自耳……史惟则分隶书,时众称其古今折中,大小应变,如因高而瞩远,俯川陆而必见。今观此碑,信是开元间分书第一手。”清人梁闻山评:“肥而有骨,在玄宗《孝经》之上。”
第四,今人学写唐隶较少,盖因用笔过于板滞,结字无趣味,缺少汉隶的古朴生动、厚重灵动及昂然趣味。隶书发展到东汉为其顶峰,到东汉末年渐衰败,故学习唐隶者少。
薛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