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23日
我国各类保护地达1.18万个
我国各类保护地达1.18万个
  陕西省佛坪县山区的秦岭羚牛  赵建强/摄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刘青)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我国自然分布的野生动物中,有脊椎动物约7300余种,已定名昆虫约13万种,其中大熊猫、朱鹮等400多种野生动物为中国特有。脊椎动物中,兽类564种、鸟类1445种、两栖类416种、爬行类463种,其余为鱼类。
  我国约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特有植物种类约1.7万余种,如银杉、珙桐、银杏、百山祖冷杉、香果树等,均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类。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进一步加大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经过60多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包括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等各级各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各类保护地总数达1.18万个,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领海的4.1%,有效保护了我国85%的野生动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又讯记者从西安市202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上了解到,最新一次的全市野生动物本底调查工作已经结束,从调查数据来看,西安市兽类从55种增加到了80余种,鸟类从248种增加到了400余种,说明西安的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西安南依秦岭,北靠渭河,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在全国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据调查资料显示,西安有兽类55种,占陕西省兽类资源的72.2%;鸟类248种,占陕西省鸟类资源的68.89%,在西安地区繁殖的鸟类有177种。
  目前,西安已建成5个自然保护区,为动植物提供了较好的繁衍、生息环境,野生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物种的种群数量得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