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景区给游客发放“一米帽” 正值五一假期间,全国各大景区都迎来了众多游客。5月2日,在湖南岳阳平江石牛寨景区,工作人员为游客们免费发放了“一米帽”,这些有趣的帽子由普通帽子和一根一米长塑料棒或长条气球制成,用来确保疫情防控的需要。(《财经网》5月4日)
不仅是湖南景区,福建等地的景区也纷纷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这种独特的“一米帽”。面对这种新型帽子和旅游方式,很多人赞同道更爱拍照了,也更放心了,但是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这就是一种形式主义,有点无厘头。这种“清平乐”低配版“一米帽”,真的是一种多余的形式主义代表吗?其实不然,即使略带复古色彩,但是在这防疫时期,“一米帽”不仅能防控疫情,更能为游玩增加趣味性,何乐而不为呢?
因为疫情在家宅了几个月的人们怀抱激动的心情,趁着这五一假期,飞到各处念念已久的景区。面对庞大的人流量,“一米帽”能够起到提醒游客们保持距离的作用。人一多了,事情就容易复杂起来。即使人们心里面想着要保持距离,注意防护,但是也耐不住这太多号人四处移动。这时候可爱的“一米帽”便能友善的互相提醒,从而有效防止陌生人之间因为保持距离而出现脸红脖子粗的场景。另外,看到身边人们头上的帽子,游客自己也能时刻告诫自己保持距离,注意安全。
除了提醒游客间相互保持距离,“一米帽”还能增加游玩的趣味性。很多网友表示戴着这种帽子拍照,显得既可爱又有趣。另外,景区的很多表演节目也增添了不一样的风采,比如福州某景区的泰国舞蹈人员跳舞时,帽翅会跟着音乐节奏上下飘动;扮演非洲部落野人的工作人员跳起火把舞,形成的鲜明反差也引来游客叫好。
很多网友斥责这种戴“一米帽”的方式有形式主义的嫌疑,其实并非如此。“一米帽”是一个刚刚出现不久的新事物,4月27日浙江地区小学开学,学生们戴上了自己和家长制作的独特帽子,因为酷似热播剧《清平乐》中的人物所戴的官帽,一时间红爆网络。很多人看到后,也纷纷义愤填膺,为此贴上形式主义的标签,并开始心疼这些要戴一整天的小学生们。究其被排斥的原因,大概与“一米帽”的形状复古离不开关系。出于对封建时期落后思想本能的排斥,人们容易对一些历史遗留有别样的情绪。“一米帽”上的帽翅太长,与官帽相似,加上戴着它对人们的行动起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人们容易对此产生敌对情绪。
在这个特殊的疫情期间,人们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宽容之心。对一些为了防控疫情而想出来的新点子,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敌对。新事物的初生有不足之处很正常,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修正它,以平安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作者:杨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