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疥疙洞遗址原生地层出土的早期人类牙齿化石
神木皇城台大台基南护墙出土石雕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梁飞燕)素有中国考古界“奥斯卡奖”之称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5月5日下午在北京揭晓。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和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等十大考古发现入选该名单,这是继2017、2018年以来,陕西连续三届每年两项考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本次活动共有来自全国1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20项重大考古发掘项目参与终评,5月1日至5日举行线上终评会,这是该活动举办30年来首次面向公众直播。
自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以来,陕西省境内共有26项考古工作入选。其中,2003年我省三项考古入选,2008年、2009年、2010年为每年两项考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次,再一次实现连续三年两项入选,充分显示了陕西作为文物大省、考古强省在全国文物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填补了秦岭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洞穴居址空白
2018年至201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和龙岗寺遗址管委会联合组队,对位于汉中市南郑区境内的疥疙洞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27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中,发现人类活动面、石器加工点、火塘等遗迹,出土人类化石、石制品、烧骨、动物化石等遗物万余件。其中,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和片屑等,工具多见以石片为毛坯的中小型刮削器,其次为尖状器,属于华北小石片石器工业系统。
疥疙洞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中罕见的、保留了距今10-1.5万年间人类化石和丰富文化遗存的洞穴遗址,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该遗址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可能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假说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填补了秦岭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洞穴类型居址的空白,对研究秦岭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工业面貌、人类技术行为方式、旧石器文化发展及演变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早期宫城建筑
神木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南缘。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在这里发现了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的石砌城垣,城内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史前城址。其中,皇城台是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在4000年前,这座石头城中的高等级贵族就居住在这座高台之上,并可能在这里从事宗教祭祀活动。
结构复杂的门址、规模巨大的台基、气势磅礴的石砌护墙、设计精巧的城防设施,以及石雕、陶鹰、卜骨、口簧、玉器等高等级遗物的出土,在中国早期城址中很少发现,也确认了皇城台宫城的性质,是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早期宫城建筑,展现了黄土高原上一处神秘王国都邑的极致辉煌。
为了进一步准确确定皇城台的建造年代,经过年代测定,结果显示,皇城台建造和早期使用的年代在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1900年这一时间范围。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
·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
·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
·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
·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
·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
·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