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27日
洞见
高校学生“被就业”呼唤整治出硬拳
高校学生“被就业”呼唤整治出硬拳
  黎青/作

  近日,媒体曝出全国多所高校学生的“被就业”经历,其名下能查到工资记录。微博上“学生身份信息遭企业冒用”的话题,至4月23日,已有66.3万的阅读量。(4月23日《新京报》)
  数年以前,已有学生信息被用于虚列工资的事件被媒体曝光,但属于局部、偶发个案,激起的舆论声浪较小,此次大规模爆发或跟当下高校毕业生求职和此前个税首次年度汇算有关。应该看到,随着个税专项扣除申请和退税办理机制愈趋完善,未来可能有更多“被就业”情况浮出水面。
  企业冒用大学生个人信息,虽不直接影响后者就业、落户,但在2019年1月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实施以后,上述行为或影响学生父母申报教育经费专项扣减,甚至影响学生就业后的税务问题。目前,“被就业”情况主要通过学生本人在个人所得税APP上申诉,等待当地税务机关受理调查“被动”解决。
  有专家提议,通过宣传鼓励民众留意个人所得税APP信息,及时向税务机关反映和举报异常信息,以打击税收非法行为。且不论宣传效果如何,此绝非治本良策。目前申报个税只需在申报系统录入人员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系统只验证信息是否匹配,存有机制漏洞,给不法企业从事虚报行为留有可趁之机,长远来看不利于国家税收和诚信纳税环境建设。
  针对莫名“被就业”,我们显然不能依赖于学生自查发现,较之于软性宣传,税务机关应当硬拳出击,构成税收违法行为要件的,给予相应处罚,同时深挖问题根源,尽快加强税务征管,升级报税系统,修复税收漏洞,斩断伸向在校学生的黑手。
  学生信息泄露源头何在,后续该如何补救,也是公众热切关注的问题。税务机关制止相关企业违法行为,将学生被冒用信息“清零”的同时,有必要与公安等部门协同联动,做好学生信息泄露渠道追查工作,揪出幕后黑手,切实维护学生信息安全,保障学生权益。
  作者:孔德淇黎青来源:舜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