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初中教育的无法挽回。在幼儿园举办的亲子义卖活动看到的一幕引发了我的思考,一个小男孩的玩具小车被陪同活动的母亲卖了,导致男孩大哭大闹,他妈妈将其抱在怀里,不断地给予解释、安慰,而这个4周岁的小男孩一边哭叫,一边用小拳头不断地打母亲的脸,无奈的母亲躲避小拳头的同时,承诺再为其买一个更大的玩具车。家长为孩子的伤心而自责,好像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过错、是自己的罪过。殊不知这样溺爱的后果,这个母亲精心培养的不是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而是一匹正要长大的狼,小时能对母亲下手,长大后能感恩国家,善待社会吗?冲动时不会对老娘再次下手吗?
为什么有些家长总是说我的孩子小学时学习成绩很优秀,而上初中一年后就掉队了?那是因为8岁到13岁的孩子处在成长发育的初期,比较听老师的话,老师容易哄,即使有不听话的想法也会隐藏起来,他们在心底认为不完成作业的后果是老师、家长都不会给自己好果子吃。而上初中后,孩子处在青春发育期,性格不断成熟,声带不断变化,有些孩子远比老师壮实、高大,他们拥有了和老师在冲突中叫板的身体优势,更甚者是以不配合老师为乐趣,以老师对他无可奈何为骄傲,逆反心理大大增强。这些孩子在家里,父母不敢管不敢说,轻者顶撞父母,夜不归宿,重者离家出走,这时的父母总是把希望寄托于老师身上。
一个同事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学习较好的女同学,一段时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一天,家长偷拍了一张孩子在卧室用手机玩游戏的照片发给班主任。家长对孩子已经无法管束,明知孩子在玩手机、打游戏却不敢说、不敢管,家长把希望寄托于“万能”的班主任。殊不知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家庭教育的悲哀,家长必将自食其果,一些家长花巨资精心培养的社会“骄子”,却成了家长的“仇人”。
俗话说“三岁能看老”,这期间少点溺爱,多点习惯养成的陪伴,培养孩子感恩之心,树立远大理想,使其有责任能担当。同时要树立犯错必被罚,甘愿承担后果,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父母的道理,尤其要让他们明白不是通过哭叫就能满足自己所有的欲望。
希望国家、社会、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能重视学前教育,加大投入、加大学前课程的研发,注重孩子性格、习惯和人格尊严的培养。学前教育就应该是培养习惯,塑造人格和放眼未来。
做好学前教育,做好有担当的教育,因为它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它是人的教育的根,是民族教育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