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2集短剧《我是余欢水》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三大视频网站同步播出,以诙谐荒诞的方式,在短小精悍的剧情里,展现了一个中年男人的一把辛酸泪。这部短剧开播后,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讨论,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靠着业内一流的原著品质、制作团队水准和主演实力,《我是余欢水》用高口碑将短剧再次带到人们面前,但它的成功并不意味着短剧模式已经在国内剧集市场中立足。经历了多年发展,国内短剧模式仍只步入开端,目前还未成为影视市场发展新趋势,或者说还难以站上市场主流位置。
近些年来,国产电视连续剧动辄五六十集,它们绝大多数避免不了严重的“注水”现象的出现。而伴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广大的受众用户逐渐习惯了碎片化的内容表达。2018年6月,爱奇艺在世界大会上公布了一份数据,显示近年来观众长剧的弃剧率逐渐走高。短剧集观众追看到最后一集的比例是长剧集的4倍。由此可见,观众更倾向于选择更加便捷、短小、快速且具有极强冲击性的娱乐方式。于是,越来越多如《杀不死》《无证之罪》等高口碑短剧佳作接连涌现,短剧市场逐渐被行业所认同。
此外,国家广电总局于今年2月6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电视剧网络剧拍摄制作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短剧模式终于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可近年来,短剧的流量却始终超不过剧情拖拉、注水现象严重的长篇连续剧。
为什么有了行业的认同和政策的支持,短剧现阶段仍难以成为市场主流?首先,品质与利润的矛盾,是短剧无法成为市场主流的根本原因。为抓住受众,短篇幅电视剧更考验其叙事能力与制作水平,而想要实现叙事的精简与制作的精致,高投入必不可少。但目前,国内电视剧售卖版权时,多半采用的还是按长度计价的模式,而集数变短会削减制作方的版权售卖利润,又压缩了植入广告的空间,对广告招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其次,国内并没有太多短剧的开发经验,制作模式略显稚嫩。细看《致命女人》《神探夏洛克》等备受国内观众喜爱的欧美短剧,它们在制作上已经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才,从各个方面都做到更精致、更凝练、更电影化。而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承制短剧的公司也多半是成立不久的新秀。
此外,播出模式也是短剧发展的绊脚石。与欧美短剧周更一集的模式相比,国内采用的周更4集排播模式严重压缩了播放周期,超前点播更是将《我是余欢水》压至一周内播完,这种模式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观众观后讨论发酵并吸引更多观众的时间,难以形成长尾效应。
虽然,现阶段由于种种阻碍,短剧模式难成为影视市场的主流,但不能否认,《我是余欢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它给了观众希望,给了行业信心。想要跨过挡在国内短剧市场前的重重障碍,必须试着改变观众的观剧习惯,积极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望而却步的制作公司勇敢尝试。
作者:龚一凡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