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全国爱卫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介绍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情况。
全国爱卫办:有效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为疫情防控奠定良好基础
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各成员单位,部署各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毛群安介绍,一是抓整治,优环境。针对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的要求,聚焦市场环境、生产生活环境等部署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行动。二是抓设施,强基础。以城乡的垃圾、污水、厕所的整洁卫生等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的管护,推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三是抓习惯,促健康。围绕个人防护、良好的饮食习惯、摒弃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开展了科普宣传。
毛群安表示,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环境的卫生状况,为疫情防控奠定了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广泛的社会发动,引导每个人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健康治理,形成群防群控、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生态环境部:中国医疗废物、医疗污水的处理处置平稳有序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副司长周志强透露,自2020年1月20日以来,中国全国累计处置医疗废物25.2万吨,医疗废物、医疗污水的处理处置平稳有序。
他说,做好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的安全处置,是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重要环节。目前全国医疗废物、医疗污水的处理处置平稳有序,没有发现因疫情防控影响环境安全的情况。其中,医疗废物按照“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原则,基本实现“日产日清”。
另外他还提到,目前,全国共有11+5个城市和地区正在按计划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浙江省、吉林省政府已经决定在全省开展“无废城市”。下一步,将重点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落实垃圾分类”等方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据悉,“无废城市”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则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住建部:全国46个重点城市中近七成居民小区已实行生活垃圾分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表示,环卫行业承担着城市公共区域清扫保洁、公厕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既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方面。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180万环卫工人、700多万物业服务人员、60多万城管执法人员在完成好日常工作任务的同时,都承担着疫情防控的应急任务。
另外截至2019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覆盖率已接近70豫,其他地级以上城市也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广东、浙江、陕西等省都按规划统筹推进。
农业农村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促进文明乡风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副司长何斌表示,开展好村庄清洁行动,就是为爱国卫生运动增添色彩,就是要让绿色健康卫生理念化风成俗,干干净净迎小康。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把其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文明乡风的重要方面来推动。
何斌介绍,去年,农业农村部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合18个部门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以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不良习惯为重点,切实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引导农民群众转变生活方式,取得了很好效果,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何斌表示,4月3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召开了“全国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推进视频会议,对结合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开展春季村庄清洁行动和今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今年活动将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内容,突出抓好12个字,即“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
何斌强调,“立足清”是突出清理死角盲区,由“清脏”向“治乱”拓展;“聚焦保”是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实现村庄由一时清洁向长效清洁转变;“着力改”是引导农村群众转变不良习惯,养成健康卫生、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促进美”是把村庄清洁行动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亮化、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整体提升村容村貌。
据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