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汉中市群众艺术馆在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作为,不断创新,努力提升群众文化服务水平。
紧扣中心工作大局,策划开展特色活动
汉中市群艺馆先后策划、承办了“天汉壮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为天汉喝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配合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2019年承办了“汉风花海——国内知名书画家张骞故里写生创作展”;2020年,根据新冠疫情防控的形势,在网上已经连续推送14期“花海汉中锦绣家园”油画水彩画作品展。
服务“思想奠基党性塑造”主题教育工程,策划、承办了“清风颂”廉政书画展。承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展演。落实脱贫攻坚任务,开展了“爱心迎春助力扶贫”书画义卖、脱贫攻坚文学作品诵读及文艺作品展演、“艺术走进校园·心系贫困学生”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动。
这些活动倾情演绎、精彩绽放,有声势、有亮点、有成效,构成了突出主题的欢乐交响,集中呈现出繁荣、兴盛、热烈的文化景象。
打造群文服务品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汉中市群众艺术馆注重文化服务品牌的打造,其中,“悦动汉江群众·文艺荟”“群文学堂”和“中国花鸟画研习班”备受关注。
“悦动汉江群众·文艺荟”以文艺展演和开放式培训为主要内容,2018、2019年持续举办两季。此活动受到市委书记王建军等领导的肯定;被市委宣传部表彰为“文化创新项目”。“群文学堂”以“走进艺术世界相逢群文学堂”为服务口号,采用公益艺术讲座和示范教学形式举行,截止去年底,共举办14期,邀请16位老师做客“群文学堂”,主讲内容涉及8个艺术门类。目前,“群文学堂”基本形成了“讲座+”的综合活动模式。有人亲切地称它为“百姓课堂”“艺术殿堂”。“中国花鸟画研习班”连续两年举办两期,报名都是迅速爆满,超出预定招生计划,除了正式学员,还有群众自愿旁听。从网上报名、授课、名师讲座、现场示范,到作品展示、座谈交流,形成了完整的服务链。
依托阵地优质资源,放大场馆社会效益
汉中市群众艺术馆于2017年12月底搬入新馆,文化活动空间扩大,硬件设施得以提升。2019年春节期间,承办了“岁月如歌”大型年画藏品展,2020年元旦期间承办了“家乡情——李清贵山水画邀请展”。这两个展览的收藏家、画家,均是在外地工作的汉中人,与该馆干部素不相识,完全是慕名而来,该馆评估其展览的社会效应后,热情提供服务。两个展览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2018年,全年举办的群众文化活动达60多场,2019年,活动频次持续上升,举办各类活动近70场,累计使用时长达210天,场馆设施的社会效益得到充分放大。
积极创新服务路径,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作为汉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汉中市群众艺术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活态传承,把非遗保护与群众文化服务结合起来。
配合西乡、勉县的文化旅游节会,举办“相约樱桃花海传承魅力非遗”“拜谒诸葛先贤感受非遗特色”非遗项目展演,让非遗走进景区。
策划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以多种形式走进多所学校,进行非遗展演或传承教学,受到师生欢迎。
根据汉中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多的实际,协助成立了汉中市传统技艺协会,筹划举办“多彩非遗·美好生活——汉中市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大展”。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迅速开启数字文化服务模式,提供多项公共文化线上服务。
提升队伍综合技能,凝聚事业发展力量
该馆一方面通过举办专题性在岗继续教育培训班,促进提升全市群文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抓社会文化人才的培训。支持业务干部走进机关、社区、农村,为一些单位提供艺术辅导,主动对馆属群文社团进行常态化指导,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
围绕中心大局、策划组织特色活动是精准服务群众文化的关键。提升业务干部技能、做强文化志愿服务,是构建群众文化服务队伍的坚实基础。打造服务品牌、注重示范引领,是深化群众文化服务的强力抓手。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是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适应群众美好文化需求的有效路径,从而达到所开展的活动让群众早知道、爱参与、能评价。惟有科学管理、热情服务,场馆资源才能充分放大社会效益。
近两年,汉中市群众艺术馆在群众文化服务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文化旅游强市”的高质量建设要求以及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困难,这次突发的疫情危机给公共文化服务就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类似的考验和困难今后可能还会有。为此,将以2020年度汉中全市文化旅游文物广电工作会议为契机,找不足、补短板、解难题,不断提升新时代群众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文化艺术报记者 唐伟 通讯员 师国华 刘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