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10日
陕西自贸区“云签约”推动重点投资项目落地
陕西自贸区“云签约”推动重点投资项目落地
  4月8日,75019次列车从西安新筑车站驶出,这是首次开行西安-巴塞罗那的中欧班列。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李济朴)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贸区揭牌。3年来,陕西自贸区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2020年4月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翟北秦介绍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改革创新成果有关情况,发布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张竞怡主持。
  翟北秦表示,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以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陕西省自贸试验区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强化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加快外向型产业聚集等方面,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三年来,总体方案明确的165项试点任务基本完成,累计形成创新案例370个,其中16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表扬,53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三年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管理方式,由便利管理主体向便利市场主体转变。将229项省级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委托)自贸试验区办理,100项“证照分离”改革任务在区内全面落实。截至2019年底,自贸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57853户,其中企业38588户,新增企业注册资本7071.1亿元。
  2019年自贸试验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1家,占陕西省的28.17%;实际利用外资30.78亿美元,占陕西省的39.83%;自贸试验区货物进出口总额2476.32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1%;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2133列,运送货物180.2万吨;累计开通国际航线88条,通达全球36个国家74个主要城市;全货运航线达到27条。
  在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方面,“中欧”“中俄”等国际合作园区加快建设。2019年,陕西省在“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地区)投资1.89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投资总额的39%。加强现代农业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科技教育领域合作方式方面,建立了“云端”网上自贸综合服务平台,联合38个国家(地区)151所大学组成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立丝绸之路职教联盟。依托国家“17+1”合作平台开展海外办学,为海外中国企业培养本地化专业人才;文旅卫生领域国际合作方面,着力打造“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人文交流平台。建设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中心、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丝绸之路文物考古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博物馆联手打造智慧博物馆。3家外资旅行社落户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医药养生双创小镇,推进中医药旅游融合发展。“医药研发共享实验室”创新成果即将在全省复制推广。与澳大利亚等国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招收来自15个国家的128名全日制留学生来陕学习中医药学。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自贸试验区通过大力实施“云签约”“云互动”推动重点投资项目落地实施;创新使用视频会议、视频踏勘等形式代替专家评审会和现场踏勘,保障疫情时期审批不停步;推行“网上办”“容缺办”“邮寄办”等业务办理方式,打造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不见面”“少见面”“见面不接触”审批模式;发挥“商务秘书”“一址多照”注册的便利性,为企业提供线上注册、法律、培训、管理咨询、创业指导等专业服务;开通“云疫贷”融资绿色通道,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增强人民抗击疫情的勇气和信心。
  未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主动破解经济运行和改革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为推动我省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