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风团合影
参观陕北民歌博物馆
漫步榆阳老街
波罗古堡采风
无定河畔听说书
采风团于绥德县文化馆合影
参观路遥纪念馆
民间艺人演唱清涧道情
聆听原生态陕北民歌
白云山道教音乐演奏
石峁遗址现场讲解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陕北民歌的独特艺术魅力,持续推动陕北民歌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支持开展,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陕北民歌新时代采风创作”活动于2019年9月7日—13日在榆林市举行。
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晓光,中国音协名誉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赵季平,著名作曲家张千一,词作家胡宏伟,陕西省音协党组书记、主席尚飞林,词作家易茗、屈塬、车行、宋青松、唐跃生、李维福、曲波、化方,作曲家戚建波、韩兰魁、崔炳元、李昕、王艳梅、尚家子等一行32人深入榆林市靖边县、绥德县、清涧县、神木县、佳县等地开展采风创作活动,并召开座谈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大规模的陕北民歌采风活动,也是中国音乐界向祖国70华诞的献礼!
采风第一天 2019.09.08
陕北民歌创作座谈会
9月8日,陕北民歌音乐创作座谈会在榆林人民大厦举行,采风团全体成员及榆林市文艺工作者50余人参加了座谈,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博出席并主持。
在陕北民歌采风创作活动座谈会上,音乐家们畅所欲言,共同探讨陕北民歌发展方向,让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继续彰显浓郁的黄土风情。
陈晓光认为,榆林的传统文化基因和红色文化基因,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榆林在这两种文化基因的抚育下成长与发展,令人瞩目,也应当被广泛认识与熟知。再者,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是中国文学艺术家的传统,此次来榆采风,仍须秉持不忘初心,到人民当中去寻找创作的灵感,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能够久经传唱的经典作品。
赵季平认为,榆林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使得这座城市的面貌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治沙造林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令人感动。此次采访将深入领略这块土地的非凡变化,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努力创作出榆林人民期盼的好作品。
张千一在发言中对陕北民歌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感慨榆林近年来的“大变样”。他认为,今天我们邀请全国一流的音乐家来到榆林,在未来几天将要深入到榆林多个有代表性的地区,就是要深入地了解榆林,到榆林老百姓的生活中去汲取音乐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谱写新时代的华丽乐章。
座谈会上,榆林本地民歌手、音乐工作者也先后发言。李博在座谈时指出,榆林需要优秀文化的引领,需要用歌声激发全市人民拥抱新时代、跨越新征程的昂扬斗志。各位音乐家来榆采风创作,将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新时代优秀陕北民歌,为进一步扩大陕北民歌的影响力、提升榆林的知名度起到积极的作用。
陕北民歌博物馆
踏进陕北民歌博物馆,仿佛被拉进时间的漩涡里,来到另一个“异时空”,有趣、有料、有特色。每个角落都填充着关于民歌的记忆,吸引着人们驻足观看,音乐家们在这里感受到了最纯正的民歌文化。
在这片黄土高原之上,陕北民歌是最特殊的文化符号,也是三秦大地乃至中华民族的一张文化名片。唱一曲,悠扬婉转;听一段,余味绵长;舞一步,欢乐无穷。脍炙人口的民歌代代相传,激昂的节奏久久回荡,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
古韵老街·榆阳听歌
脚踩青砖灰瓦,眼望红墙绿树,乘着微微凉风,相伴漫步于此,享受一丝惬意,聆听榆阳小剧,感受历史韵味。榆阳小剧是以陕北元素为主,多种类的艺术展示,吸睛无数。小小的剧场里座无虚席,在场的听众俨然已经入迷,动听的音符跨过了地域的阻隔、打破了文化的界限、超越了时间的流转,走进了每个人的心中。陕北民歌伴随着榆林的历史,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现如今,需要大量优秀音乐工作者的引领,用动人的歌曲拥抱新时代、跨越新征程,打造耳熟能详的新时代陕北民歌。
采风第二天 2019.09.09 波罗古堡
一座孤傲的古堡,一场刻骨铭心的记忆,巍然屹立、塞上之巅。登高眺望,这里街道狭长、店铺林立,炮台雄峙、亭楼耸立,寂静中尽显恢宏之气。遥望无定河畔,欣赏榆林温柔的千姿百态,潺潺的流水声轻轻飘来,仿佛是在为“音乐大师们”的到来,欢乐地哼唱着……
词曲作家一行来到横山区波罗古堡,感受了波罗古堡的沧桑与厚重,观看了陕北老腰鼓的震撼与激情,聆听了陕北民歌和陕北说书的豪放与悠扬,词曲作家们拍手叫好,对横山的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了很大肯定,并表示将在今后的创作中以生动的笔触、优美的乐曲,全面展示横山的绚丽风光、风土人情和文化价值。
匈奴遗址·靖边风采
在来靖创作座谈会上,陈晓光、赵季平一行观看了统万城遗址纪录片,详细了解了统万城遗址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工作。他们表示,统万城作为匈奴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本次采风活动具有重要文化意义。
随后,靖边县陕北民歌手和信天游唱法传承人及优秀青年歌手现场为采风创作团演唱陕北民歌和信天游,采风团对靖边几位演唱者的歌声给予高度肯定。陈晓光表示,希望采风团借助本次陕北之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积极帮助陕北民歌传承和发展,利用此次采风活动,创作出具有陕北风土人情、描绘陕北经济发展取得的新成绩、新面貌的高质量作品。
采风第三天 2019.09.10
绥德县文化馆
9月10日,采风团一行来到绥德县文化馆观看了陕北民歌专题演出。演出中,既有老一代民歌手演绎新作,又有新一代青年传唱经典,还有来自各行各业的民歌爱好者展现自我,唱出内心的激情,《米脂婆姨绥德汉》《三十里铺》等一首首动人的民歌打动了观众们的心。除此之外,唢呐、伞头表演轮番登场,向观众们展示陕北民歌的热情与活力。陈晓光说:“早就听说‘绥德是个民歌窝’,果然名不虚传,我从歌声中听到了陕北人民的热情豪放与磅礴大气,希望继续发扬优秀陕北民歌,把陕北民歌唱响大江南北。”赵季平表示,陕北民歌不仅独具特色,而且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于细微之处浸润人的心灵,这场演出很出彩,也让人很享受。采风团成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诗人、词作家屈塬在采访中说:“到了绥德,听了今天这些歌手的演唱,通过和大家的交流,从他们所表现的作品以及表演的能力都让我觉得非常震撼。我希望能把陕北民歌带到更远的地方。”
路遥纪念馆
从生活到作品、从信函到影像,一步步走进路遥先生的世界,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他是黄土地的儿子,也是榆林人的骄傲。在这里聆听传奇人生,探寻榆林故事,品味另类人生的风采。
清涧道情
清涧道情,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回荡在山村上空,韵味悠长。一声道情,唱出了陕北之味,道出了陕北之情!一首首高亢的民歌,瞬间带你去到群山沟壑间,嘹亮的声音,穿透大山的阻隔,唱给三十里铺的她。那充满乡音的口吻,讲述着一段又一段的故事,或是幽默搞笑、或是神采飞扬。富有节奏音律的酒曲,引得人们连连拍手,来一段酒曲,凑趣助兴;奏一段唢呐,热闹欢快;舞一段秧歌,喜气洋洋,这不仅是来自陕北的热情,更是来自榆林满心的欢喜。正如《榆林美》中的歌词:“人杰地灵好山水,你来了就不想回……”一块除却浮华的净土,一方余留宁寂的圣地,这些来自黄土地上的文化秘密,无形中拨动了脑中的弦,回音阵阵、势不可挡。
采风第四天 2019.09.11
石狮博物馆·郭家沟村
绥德,素有“中国石雕之乡”的美誉。不仅有千狮桥、天下第一石牌楼等石雕杰作,更有彰显绥德民间艺术精华的黄土文化风情园石魂广场。这里以石狮子为主要建筑,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保佑着一代又一代的当地人,被称为“守护神”。走进石狮博物馆,形态各异的石狮,让人叹为观止。黄土文化,石雕之魂,登高远眺,震撼的石狮林,在历史长河中静静守护着这片土地。
走进《平凡的世界》双水村的取景地——郭家沟,一座依山而建、至纯质朴的平凡村落,一孔孔窑洞被枣林掩映,村口的河流哗啦啦地流淌,一砖一石,一草一木,每一处都有一种别致的美,这是属于黄土地的自然之美。听一曲原生态的陕北民歌,悠扬的曲调让人陷入沉思,平白直述的歌词像极了陕北人的性格,把心情唱进歌里,把生活写进词里。
赤牛坬民俗村
赤牛坬民俗村是农耕文化的基因库,有着特殊的牛文化魅力,是黄土文化的集聚地,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地,是黄土高原上的世外桃源。走进陕北民俗文化博物馆,从农耕工具到五谷杂粮,从生活用品到家具摆设,这些陈旧而古老却记录着一代人回忆的老物件,让人仿佛穿越一般。
白云山
高山之上白云飞,庙宇之间神圣灵,白云山上白云观,白云观里传佳话。几百年来,佳县白云观的香火长盛不衰,登一个台阶,释然一种心情,这里,似乎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澄明之地。被称为“白云神韵”的白云山道教音乐,古朴典雅、庄重肃穆。主要以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为主,是古老而又少见的民间音乐遗存。聆听白云神韵,“沉醉不知归路”,不愧为圣境仙乐,让人身在浮世中,却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之感。
采风第五天 2019.09.12
九曲黄河母亲河,“蓬莱仙境”香炉寺
阵阵涛声,惊醒了黄土大地,层层波澜,击打着岸边的石块,咆哮、奔涌,这才是黄河真正的魅力。站立在黄河岸边,任由风从河面上吹来,闭眼细听,山间万物的声音都交织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黄河崖畔的香炉寺,被称为“小蓬莱”,这里汇聚了山水之灵气,抬头望凌空而起,低头看波涛汹涌,仿佛只有在此处,才能找到真正的美景之源。登峰而上,院内松柏苍翠,径直向前,断桥惊险异常,独身处在这座孤庙之中,顿时有种飘飘然如仙境的感觉。
高家堡
一段历史、一个传说,一座建筑便是一座时光之城。在《平凡的世界》取景地中,高家堡作为“原西县”被更多人所熟知。这里是陕北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虽然早已褪去了昔日的繁华,但古韵犹存。它更像是一位年迈的老人,逢人便倾诉着过往的记忆。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唱不尽内心的欢腾;“嗒嗒作响”的雨滴声,一声声敲在心房,在不知不觉中将你带进陕北人家深情的世界里。
石峁遗址
石峁遗址,这座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前夜”的石城,如同小说里描述的宝藏之地,建筑结构复杂,充满神秘气息。在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壁画、口弦琴等一系列重要的文物。时过境迁,石峁古城早已因风雨洗礼而变得斑驳。穿越浩瀚时空,感受来自这片黄土地上的变幻,感慨岁月变迁的无情与决绝,追寻历史的足迹,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我们永不止步。
五天的行程,音乐家们行走在陕北的土地上,感受风土人情,体会岁月变迁。陕北诞生了一批批经典民歌,体现了百姓生活,唱出了生活希望。这不光是一次陕北民歌采风,更是一场震撼心灵的旅行。
我们也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扎根生活本真,用音乐追寻历史的足迹,以旋律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以精品力作服务人民,向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
图片来源:刘嘉琦 榆林文化旅游
文字来源:田丽娜 榆林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