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8—1998),名瀛,又名登瀛,北京人,满族。幼年随父学习书法,15岁投师韩公典学中国画,遍临宋、元、明、清诸大师作品,掌握了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力。
1935年,何海霞入“大风堂”拜张大千为师,他由师法古人进而师造化,领悟到一个艺术家应有的识见、学养、气度和胸怀。
1951年,何海霞迁居西安。1956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其深入生活,以写生为创作源泉,从而成为“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并与赵望云、石鲁同誉为“长安三杰”。
1961年,何海霞应中央美术学院聘请授课数年,培育出一批国画优秀人才。
1976年,何海霞应北京各部委之邀,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等重要场所创作了众多巨幅山水画。这些鸿篇巨构表现了其吞吐山川、拥抱时代的大手笔大气魄,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和眷恋之情。1984年何海霞调入中国画研究院任研究员。
何海霞走过了“师传统”“师生活”“师我心”的艺术道路。其作品雅健清雄、飘逸奔放,在思想境界、审美风格和绘画语言等方面自成一系,尤其是其晚年的大写意重彩青绿山水画,已达到高度成熟之境,形象、运笔、色彩全然浑化,有意而无意,无法而为法,任笔由心,随色成象,值得后人借鉴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