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6版
发布日期:
《舌尖丝路——关中美食胜景图》读后
○郑玉林
  在陕西艺术生态中,看到宝鸡青年画家汶振鑫创作的这幅《舌尖丝路——关中美食胜景图》风俗画作品,让我们眼前一亮,作为当代民俗风情画创作的重要个案,深感欣慰。细心通览这幅反映关中食俗文化的长卷,其中三点非常值得肯定,这也是画面给我留下的强烈感受。
  第一是画面见情见性,这是中国画里非常重视的东西。我们透过饱满的构图和丰富的线条,看到画家个人独特的精神追求、与艺术气质。这种气质具有处江湖之远的特定生存状态与人格精神,能想象出画家当时的创作状态。尤其在画面之外的世界,画家把自己放进去的状态做得非常好。巨幅当中,蕴藏有强烈的新时代气息和非常正大的气象,在今天的美术创作当中显得弥足珍贵。如果再联系到当下的国画创作,这种见情见性的作品非常难得,尤其是巨幅的白描作品,能达到这样的程度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是我特别强烈的印象,也是这幅作品最值得肯定的特点。
  第二是创作基础扎实,立意独特,绘画要素丰富,时代感突出。画家通过对关中食俗的广泛追寻,述事抒情,努力汲取了《清明上河图》的笔墨趣味。我们看到,在高一米、长10米的巨幅画面中,嵌入了关中地区热气腾腾的六十多种地方小吃和形态生动的1000多个人物,很生活,非常接地气。作品不仅涉及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画学强调建筑感和形式感的命题,还让我们看到画家对关中食俗的深入了解,通过全景式的立体造型,白描式的传统表现手法,跌宕有序的线条处理,特别是小汽车、快递摩托车、宠物、二维码、最美乡村、特色旅游小镇等最具当代生活符号的融入,突出了立意,典型了内容,增强了画面的时代气息,所以,这幅作品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画家运用饱和不腻的构图风格,为当代市井生活作品创作留下了探索的深深烙印。
  第三是艺术表现语言朴茂华滋。用巨幅白描的艺术形式,通过跌宕起伏的传统笔墨,反映出画家驾驭宏幅巨构的遒劲功力。同时,我们看到在具体线条的运用上,或游丝描,或斧劈描,或钉头鼠尾描……虚实相间,相互配合,疏密节奏,先后关照等方面处理得都非常好,尤其是把大量的古老传统建筑图式嵌入到这幅充满现代生活韵律的风俗画之中,运用界画的线条,支撑了点线面的画面节奏,给人留下浑厚圆润的视觉效果,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关中是丝绸之路的始发地,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建都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一重大历史背景下,青年画家汶振鑫历经辛苦,充满担当,花大气力拿出的这幅作品,改变了我们对当下青年画家创作观念的看法,也是对当代风俗画创作式微现象作出的深刻反省。作为接受现代美术教育和写实绘画教育的80后画家,汶振鑫申请国家艺术扶持基金项目,用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精微地反映了当代人们的休闲生活,非常接地气。祝贺他,成功了。
  (作者系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宝鸡市文联副主席、宝鸡市美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