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6版
发布日期:
笔端绘“舌尖”
——赞汶振鑫《舌尖丝路——关中美食胜景图》
  ○李强
  汶振鑫老师的《舌尖丝路——关中美食胜景图》完工了,这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创作工程。作品从最初申请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基金资助的草图样本,到年初获批立项开始的正式创作过程,再到现在圆满按期完成,我作为同事一直都在关注。
  最初他在申报这个选题时,就觉得这个题材选择独到,很有画意。八百里的关中平原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周、秦、汉、唐各代无不熠熠生辉。而在这些厚重历史文化熏染之下,关中的民俗与百姓生活也独具特色。关中美食绝对是远离家乡的三秦子弟舌尖味蕾上的“乡愁”记忆与文化基因。陕西的美食中也不乏外来美食文化的影响,这也对应了“丝路”这一具有交流与沟通内涵的词义。八百里秦川美食的丰富多样,为汶老师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舌尖丝路——关中美食胜景图》是一张内容丰富的大制作。当然关中美食虽然丰富,如何准确地用绘画语言来传达,考验的是画家的艺术素养与积累,以及构思、构图、艺术语言表达等全方位的能力。
  这一作品选用了传统的白描艺术语言与长卷式构图,横跨了陕西关中的八百里时空。在从西到东的空间上选择了宝鸡金台观、凤翔泥塑六营村、西安回民街、大唐西市、韩城党家村、潼关老街为典型场景,将西府、长安、东府各地的美食摊档经营与食客、游客和普通居民的生活场景融入其中,全面展现了以美食为主题的陕西关中民俗文化与地域特色。同时作者的眼光立足当下,快递、扫码等场景自然地融入,使作品不失现代气息,让欣赏者感受到亲切又特色浓郁的烟火气。
  这一作品完成的背后也能看到汶老师创作时巨大的工作量。从素材的收集到典型情节的表现,以及带有叙事性主题的构图安排再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刻画,都能显示出他创作工作的细心与努力。从五六月开始,经过炎热的暑假,再入秋冬,博文楼美术学院汶老师教室的灯总是亮到很晚。偶尔在楼道中遇到问及画的进展,也只是淡淡地回答“还在画”。有时在一些细节或场景推敲上还有疑虑时,也请几个朋友、同道一起商讨,明确后立即改正绝不耽误,惜时如金。从草图到样稿再到正稿,可以说是“三易其稿”。能在几个月内完成,也体现出他的能力与用功程度。
  生动鲜活的人物所构成的“舌尖”生态,多重的建筑场景,转换的时空被协调统一在白描语言表达中,体现了这张作品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作者线条造型的能力。从他的创作态度到创作过程,再到最终呈现出的这件大作品,可以肯定地说汶振鑫老师这件作品一定是近年以一带一路为主题不多见的高质量艺术作品。祝贺《舌尖丝路——关中美食胜景图》的圆满完成!
  (作者系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宝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