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四个自信”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底气和信心!
“我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为什么有信心?”习总书记说,“最根本的原因是,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已经找到—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这源于我们的理论自信。我们国家为什么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令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就在于我们形成、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新中国成立70年的实践成果反复印证了这一点,这也是我国制度自信的最好体现。文化自信则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给了共产党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和坚定信念,有了这份自信,我们就能不断地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自信是干事创业的力量之源。“四个自信”彰显了我们党一往无前、雄姿勃发的精神状态,它将持续地感染我们、鼓舞我们、激励我们。作为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抓脱贫攻坚我们同样需要这份自信。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定必胜的信念。脱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清涧县石嘴驿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50户3823人,2014-2018年累计脱贫1115户3040人,贫困发生率由25.5%降至5.2%。2019年在册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189户,占比达56.4%,脱贫减贫任务繁重而艰巨,但无论如何,年初既定的脱贫任务是硬杠子和底线,必须完成,没有任何退路。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只要有信心,任何困难都是纸老虎。全镇上下唯有咬定目标不放松,以必胜的信念、壮士断腕的勇气、滚石上山的毅力,全身心投入到这场硬仗当中,才能一举攻克贫困堡垒,完成减贫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使出响鼓重锤的干劲。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镇党委通过建立“主要领导分片包抓、班子成员包村督办、工作队长一线抓总、网格责任人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逐级传导压力、夯实责任。推行“网格化联系服务贫困户和农户”责任机制,将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一般农户划分为64个网格,由64名网格责任人和78名民情联络员负责联系服务,积极构建版块化、精细化责任格局,以此激发“四支队伍”合力攻坚的热情和干劲,推动工作落实。“百日攻坚”行动当中,全镇上下紧盯贫困户脱贫巩固的薄弱环节,按照“户分六类”的办法,逐户研判,精准施策,落实整改,真正实现了“村村过硬、户户过硬”。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锻造担当有为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一线培育锻炼干部寄予殷切希望。他指出:“脱贫攻坚战考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工作作风,既要运筹帷幄,也要冲锋陷阵。”他勉励基层干部投入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在脱贫攻坚中锻炼成长。责任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面对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形势任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胸怀“初心”、肩负“使命”,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盯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逐条逐项补齐短板。民生无小事,“村退出、户脱贫”来不得半点虚假,既要真抓实干,还要有一股较真碰硬的精神,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破难题、抓细节、抓落实,用良好的作风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切实做到真脱贫、脱真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