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6日
河山集
拜谒仓颉庙
拜谒仓颉庙
  黄土高原横亘陕北,西向黄帝陵巍峨桥山之脉,东向仓颉庙就坐卧在黄龙山脉南麓,白水县北塬之巅,坐北朝南。仓颉庙与黄帝陵遥相呼应,似巨大龙头昂首。
  俯视关中大地,背后滔滔黄河九曲十八弯蜿蜒曲折成伟岸身躯,实实一个神龙在天,护佑我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光大兴隆。
  我自幼习字,衷情于文字,仓颉造字的传说时时萦绕在耳际,拜谒仓颉庙,早已成为心事。加之,近年来,酷爱门票收藏,对历史古迹和远古文明遗迹尤为看重。每每在欣赏收藏已久的仓颉庙门票之时,就早已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决心一定要去拜谒仓颉庙,沐浴先祖的灵光。今终得成行,不胜感慨。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白水县阳武村人,传为轩辕黄帝左史官。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鸟迹书”,一时间,“神鬼泣,天雨谷”,被人们尊为“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传说妇孺皆知,中华历史文化由此有了文字承载。
  站在仓颉庙前,居高望远,周围境地一览无余。进得庙门,看到“文字初祖”“文圣先祖”的匾额,肃然起敬,思绪一下子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尽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限,但口口相传的史前文明依然蔚为大观,三皇五帝,耳熟能详,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炎黄征伐,一幅幅宏大的场景似历历在目。仓颉造字的传说,据考证最早见于战国文字记载,有汉一代,仓颉庙前已有盛大祭祀活动。由此也说明,仓颉造字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由鸟迹字始,汉字开始了漫长而又传承有序的发展历程,由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随后形成了隶、草、行、楷各领风骚的态势,世界上还没有其他任何文字像汉字这样生生不息,历久不衰。
  走进院子,看到一棵棵遒劲苍莽的古柏老树,它们仿佛一位位时光老人向我们走来,娓娓倾诉着古老的传说。它们,穿越时光隧道,荡涤历史尘埃,历经岁月磨蚀,或蹲、或卧、或挺拔而立、或飞檐走壁、或傲视苍穹、或抱怀沧桑,俯仰天地间,与日月同在,看风清云淡。从“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奎星点元”“青龙戏柏”“兽龙戏牡丹”“狮子”“宝莲灯”“龙爪柏”“柏抱槐”等等这些称谓中,我们已经领略了仓颉庙柏的多姿多彩和蔚为大观。物是人非,一切都逃不过时光老人的慧眼,我们分明在它们眼里看到了刀光剑影、风云际会,社会变迁、朝代更迭,世道炎凉、人心叵测。我们更看到了历史的沉稳、豁达、执着和任性。百炼成钢,历史留给我们的永远是享用不完的经验和教训,还是李世民那句话:以史为鉴。不是吗?我们能看到的是不老的苍松古柏,而树下演绎的历史沉浮在哪里?
  回到现实中,这里的古柏真的已经成为神灵,它和黄帝陵柏一起见证了华夏历史血脉。你静静地听,那摇曳的枝叶正在叙说华夏文明传承的辉煌历程,那苍老的虬枝上印证着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奋斗足迹。让我们深深地向古柏鞠躬!
  让我们记住庙门两旁的联语:启愚蒙业绩满乾坤,制书契华光照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