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书法学习的必修课之一,也是深入临习再到书法创作最好的法帖之一,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学习心得进行浅要分析:
临习。《圣教序》皆在取法乎上,布局平正,形密合宜,真是无以寄词。因而要通过观察研习,读得认真,临得精准,习之有法,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反复研习,才能既有传统,又有创新,最终形成个人书法艺术风格。
读帖。潘之综《书法离钩》有言:“取古人之书向熟观之,闭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后举笔而追之,字成而以相较,始得之二三,既得四五,然后多书以极其量,自将去古人不远矣。”在书法学习中,我读帖常用放大镜观察其细微之处,钩折、点划、丝连等变化,再对原帖做到“察之者精,拟之者贵似”,常与古人对话,日与原帖贴心,久而久之,达到了察精拟似,心摹手追,从开始一字到三字的熟记,到五字七字的熟记,再到通篇增强字形的记忆,日积月累,集腋成裘,最后才形成自然天成,得心应手。
临帖。精读孙过庭《书谱》有云:“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曾不傍窥尺牍,附习寸阴;求其妍,不亦谬哉!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从点划、妙处学起,进一步体味笔法、墨法、章法、结体等。切记信笔为体,聚墨成形。”故我在临帖中,常固守“心不厌精,手不厌熟”和“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不必有由”的学习法则。时时怀着对古人的敬畏之心,做到一字一准,一字一精,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磨炼自己的意志,终达神形兼备,笔墨流畅之神韵。
创临。杜少陵言:“书贵瘦硬方通神。”我理解为神乃骨气也。其言“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气不足,就像“芳林落蕊,空照灼而无依;兰沼漂萍,徒青翠而奚托”,故在意临时,须得“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学古而不泥古,能弃能汲,融入己意,达其性情,合情落笔于宣纸之上。在数百次意临的基础上,我进行创作时,先集五言,后集七律,再成篇成章,成幅成书,达到熟能生巧,自成一体,受益匪浅。
多方求教。在向新疆书协翟尚伟、刘建新等老师,陕西书协石瑞芳、王兰芳、薛鑫等老师求教的基础上,笔者对《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帖进行多年的临习锤炼,后向篆、隶、草书一一迈进,最终达到点、线、面的有机统一,枯、湿、浓、淡四位一体书艺求索的最佳效果。
作者:韩亮(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