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1日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最早的鼓是黄帝与蚩尤大战的产物,后发展为作战时用来鼓舞士气、威慑敌人的不可缺少的装备。为携带方便,人们就仿照鼓的形状,制作成系在腰间的小鼓——腰鼓。腰鼓同刀矛、弓箭一样,是作战部队的装备。遭遇突袭,以鼓报警,传递信息;两军交锋,以鼓助威,鼓舞士气;战事失利,以鼓告急;克敌制胜,以鼓为乐,以示庆贺。随着历史的发展,腰鼓的军事用途逐渐消失,仅为舞蹈、演唱的伴奏乐器。到了宋代,腰鼓发展成为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进入20世纪80年代,腰鼓的表演和扭秧歌、转九曲、舞彩绸等融为一体。此后,又逐渐将舞蹈、武术、体操等动作融入腰鼓的表演形式中,形成了黄土文化中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技艺。
  安塞腰鼓从打法上可分为文鼓和武鼓两种;从表演形式上分为路鼓、场地鼓和舞台鼓三种。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刚劲激昂,剽悍豪放、气势磅礴、浑厚庄重、铿锵有力、威猛刚烈等特点。
  1996年11月,安塞县被文化部命名为“腰鼓之乡”,2003年11月“安塞腰鼓”商标注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