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鲁 《春满秦岭》 200cm×70cm 1962年 “人莫逃乎时代风气。”作为一个在特殊的政治气候中成长起来的画派,更是如此。
关于长安画派的界说,曾有过许多的争议,有“文化源流说”“地域区划说”“题材取向说”“师徒血缘说”“笔墨技法说”“创作方法说”等各种不同的说法,各执一词,至今争论不休……
石鲁,原名冯亚珩,1919年出生于四川仁寿文公镇一个大户人家。其高祖曾祖靠经商发家,祖父为满清秀才,至其父叔辈,家庭中收藏书画、读书的气氛颇浓厚,同时家庭中也“像疯魔了似的传染上一种新思潮”,而石鲁却接受了旧式的私塾启蒙教育,但又不得不时时受“新思潮”的“刺激”。他喜爱绘画,受二兄冯建吴影响至深。冯建吴毕业于上海美专(编者注:据《昌明艺专书画展览会纪》,当为昌明艺专),其后与友人创办成都东方美专,石鲁15岁至18岁便就读于该校。在《思想自传》中,石鲁回忆道:
二哥嗜画如命,并颇有研究,又嗜收藏古书画,对一般的事情都不过问,求名心大于求利心。
在画方面,我完全摹仿他,而且他教育我画画是怎么一回事,他说画画是高尚的事业,他讲中国绘画史完全是为了发挥这句话,而例举历朝名画家如何尊重自己的画,……石涛八大怎样的反抗清廷,而于毫楮间流露着悲壮的风味,并书哭笑不得为款名,又举出好些出色的画家的浪漫、不竭于生活的清贫,他们不图生前有名而求死后流传千古。这方面的故事对我影响很大,它给我对于画,对于人生有一条路,一个自信,一个根据。
少年时代的石鲁“常幻想,我能一身集合各种聪明才智”。如果,让我们假设一下,石鲁按照这条路、这个自信、这个根据走下去,今天我们看到的石鲁,他的成就可能是另一番模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