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5日
热点
红楼梦人物“穿越”,问过曹雪芹吗?
红楼梦人物“穿越”,问过曹雪芹吗?
  近日,厦门寒江雪艺术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署名为厦门寒江雪艺术馆负责人邱季端的文章。文中称将把部分个人收藏的瓷器捐给北京的一所大学,并称“将加赠宋元明清的红楼梦人物近8000件瓷器”。对此,有网友提出质疑,《红楼梦》成书于清朝,怎么会出现在更早的宋元明时期的瓷器上呢?记者注意到,2016年邱季端就曾因被指给某大学捐赠的瓷器为“赝品”引发争议。(11月12日《北京青年报》)
  或许有人要问,向大学捐赠赝品究竟图啥?2016年邱季端向大学捐赠瓷器后,该大学就成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博物馆、研究院,并任命其为馆长、院长,俨然由“收藏家”摇身变为学术专家,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而在重庆大学博物馆赝品事件里,亦如出一辙,捐赠者亲属获得馆长等荣誉。另据收藏界人士透露,这种捐赠套路乃是“国宝帮”所为,背后掩藏着很深的商业利益,存在利用捐赠行为洗白赝品,获得高校背书,并可在将来通过学术权威头衔洗白、售卖赝品获利。
  高校博物馆捐赠赝品事件频频出现的背后,乃是近年来国内高校兴建博物馆的热潮。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博物馆名录》中的数据显示,2012年高校博物馆为66座,2016年为96座,平均每年将近10%的增长。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高校并不具备建设、管理博物馆的能力,更遑论鉴别文物真伪了,往往是听凭捐赠者自说自话,或者由一些不靠谱的“专家”来鉴别认证,导致赝品光明正大进入高校。
  可以想见,“穿越”的红楼梦人物瓷器将成为一大笑话,在高校博物馆捐赠历史上留下一个无法抹去的污点,被捐赠的高校也会遭到社会各界的嘲笑。因此,高校在建设博物馆方面不宜性急,在缺乏文物鉴别能力之时,不能盲目跟风、攀比,一窝蜂去搞陶瓷、书画、青铜器等文物收藏,导致被骗子钻空子。高校应结合本校学科优势,建设适宜的特色博物馆,以便于教学、学术研究为优先考虑。
  作者:江德斌 来源:舜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