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30日
以文“化”人,相得益彰
以文“化”人,相得益彰
  小作家课堂上,两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写出了“我们要做不乱扔垃圾的文明人”“从我们开始,分类扔垃圾”这样宣传标语般的金句。对老师来说,欣喜的不仅于此,更体现在文化和教育互相促进的意义上——以文“化”人,文化与作文教学相得益彰。
  以文“化”人,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为了让孩子简单、快乐、爱上写作文,课堂上我发挥专业“眼”光,课堂上不仅及时发现金句银段好作文,体现了相得益彰的“彰”,而且点评中给予充分肯定,真正达到了积极的教“化”效果。从孩子们喜欢来课堂的感受,从孩子们笔下真善美的表达,都可以看出,已潜移默化形成的课堂文化氛围,对同学们作文、做人,是种下了爱作文的种子,并慢慢开始发芽、开花。
  春风化雨润“文明”。同时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与文化构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教育实践者及实践本身体现着文化的特质,如思想观念、价值倾向和行为方式。《初做公益》《爱的课堂》等文章已充分表明,文化通过教育活动能够传递和深化并得以丰富。教育和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会启发激发人,使一个人从毫无文化内容的“自然人”变成一个懂鉴赏、能创造的“文化人”,就如小学生笔下的“文明人”。
  虽然文化和教育也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但是相信小作家课堂,通过阅读加写作的传授,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一定能实现“写好作文、当小作家”的目标。
  作者: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