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魏韬) 日前,汉中市南郑区人大常委会由教工委牵头组成执法检查组,在区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深入相关企业就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展了调研。在此基础上,近日南郑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主任、副主任、部分委员,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非遗法》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组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听取区政府及文化和旅游局贯彻实施《非遗法》的工作汇报,对该区《非遗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地了解。
《非遗法》颁布实施以来,南郑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非遗法》,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立足区情实际,加强保护和传承。截止目前,已公布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61个,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非遗名录保护体系。
近年来,通过多措并举,该地区非遗保护效果显著,法律宣传工作广泛开展、非遗工作机制不断健全、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非遗阵地建设有效推进、非遗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区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坚持把《非遗法》的宣传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广泛开展《非遗法》的学习宣传活动。在区文化馆加挂牌子成立南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并不断加大对传承人队伍的规范管理。先后举办了汉调桄桄、剪纸、藤编、棕编等技术培训班,使非遗传承人队伍呈现逐年壮大的态势。在有传习活动场所的企业和作坊中逐步建起了16个传承基地,以师带徒的活动在实践中得以提升。此外,民间手工技艺省级非遗项目藤编产品已涉及5个村800多户,藤编厂由当初的1个发展到3个,年销售收入达6000余万元,积极开展“非遗+扶贫”,推进文化扶贫工作。
10月28日汉中市南郑区召开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非遗法》的贯彻落实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保护意识;强化政策措施,增强传承保护能力;注重保护创新,做强非遗文化产业。通过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对非遗保护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提高非遗的知晓率和普及率。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逐步解决非遗机构长期挂靠、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此外,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发展,做大做强非遗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