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16日
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周年
十位文艺名家畅谈践行成果
十位文艺名家畅谈践行成果
  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 赵季平
  五年前,我有幸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让我感触最深也是五年来激励我不断实践的,是那句语重心长的话:“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作为一名作曲家,深入生活、潜心创作是我不曾松懈的工作重心。2015年我带着老中青三代音乐家,三入秦岭采风,创作出以保护大秦岭为主题的《大秦岭》交响音画。2018年又以《风雅颂之交响》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我经常和学生说,不要把创作当活儿干,要有虔诚钻研之心。第一是深入生活,第二是静下心来,第三是要有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既有技术含量又有我们自己民族特色、能够与世界对话的好作品。
  关于深入生活,我特别赞同“身入、心入、情入”。今年9月,中国音乐家协会采风团赶赴陕西榆林,艺术家们深入下去之后,激动得不行,当地欣欣向荣的社会图景和百姓生活状态令人欣喜。遍地是树木,一片稻花香,一改过去漫天风沙的旧印象,振奋人心!这些体会和感受不断积累发酵,就会从量变到质变,在创作过程中产生很多艺术的“化学反应”。
  强调心入、情入,就是强调采风和创作过程中要有真情实感,要平视而不是俯视百姓。作品中有老百姓的感情、老百姓的语言,老百姓自然就愿意唱。心入才会入心,我们的音乐创作者只有关注脚下这片土地,身入、心入、情入这个时代,才能写出真正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作品。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 陈彦
  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许多细节,我至今记忆犹新。尤其是文艺创作方法“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表述,言犹在耳。作为从陕西这块文学厚土走出来的作家,我深深懂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性,无论柳青还是路遥都是这方面的典范。扎实的生活基础,人民大众的生命情怀,永远是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法宝。
  创作者需真正匍匐到生活的大地上,去感知地脉的涌动,去探测生命的温度。浮躁是因为抓地不稳,眼见那些参天大树,无一不是根深才致叶茂的。文学艺术所有的秘笈,最终都指向两个阅读。一是生活的阅读,一是书本的阅读,这两个阅读形成眼光、视野、筋骨、钙质和气血,构成创作者浑然的吐纳,最终咀嚼出具有生命个性的精神产品。尤其是生活的阅读,不可替代。若只是个书本的阅读者,不免常常被表象迷惑。创作者的生命体验高过一切体验,杜甫如果不是自己的生命体悟持续发酵,就不可能成为名垂青史的诗人。
  创作者必须走出书斋,与大地保持气息的畅通,有自己观察生活的视角、扎根生活的场域。一个村庄、一条小河、一个院落,都需要有自己接地的脚印,在那里读历史、读人文、读哲学、读经济、读社会、读民俗,我们会更真切地看到历史与未来共同映照出的鲜活现实。我自己的创作,也反复证明这一点,戏剧《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和长篇小说《装台》《主角》的写作,要不是长期匍匐在“小人物”与秦腔的这个历史与现实的生存场域中,恐怕哪一个也走不到观众和读者心里去。历史和现实的创作道路都告诉我们,作家艺术家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别无捷径可走。叶茂是因树大,树大依靠根深。 

   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 赵振川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回答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如何认识文艺、如何发展文艺、如何领导文艺,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道路这样一些根本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道路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作为艺术家必须深刻领会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精神要义、实践要求并按要求付诸实践。
  讲话发表五年来,已在文化艺术界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明显感觉到,整个文艺界倡导使命担当、倡导扎根人民、倡导创新求精、倡导健康批评、倡导崇德尚艺,在走基层、深入生活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良好态势;在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方面,认识上都有很大提高,行动上都有很大进步。特别是美术界,呈现出了繁荣景象,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作为一名老美术工作者,在践行重要讲话精神方面应走在前;要把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坚守和传承好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优良传统;要再攀高峰,创作出更多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生活的好作品。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郭线庐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年来,作为文化大省,陕西美术事业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方针,陕西文艺工作者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歌颂新时代,弘扬中国精神,弘扬新时代的先进文化。以歌颂新时代,弘扬中国精神为己任,努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学习、研究、梳理、总结和提升,创作出了众多优秀的、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美术佳作。
  同时,广大美术工作者响应总书记的号召,积极地扎根生活,服务人民,深入基层,特别是深入到生活一线、工作一线以及人民群众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生活空间中,努力反映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呼声、心声和精神面貌,又创作出了众多感人至深的美术佳作。
  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广大美术工作者充分认识自己的责任和艺术使命。我们不光要认真做好自己的研究,更要把自己投身到艺术实践和社会需求之中,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用勇于担当、勇于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国家的文化艺术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于今天美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陕西美术事业的各位同行来说,努力讲好陕西故事,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内容。陕西既有辉煌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更有中国革命的法宝——延安革命文化,作为一所兼顾弘扬和传承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的高等院校,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团结和带领全省美术工作者,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进一步做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弘扬歌颂祖国、人民、时代、英雄的基础上,凝心聚力,凝聚我们的中国力量,以我们的艺术之手和艺术之笔,创作出更多符合人民需求的优秀作品。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陈建贡
  作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今后的工作重点是抓紧对书协会员的传统基本功的培训工作,除了举办会员的临帖展之外,书法大讲堂和书协的培训教育基地,将对广大会员进行集中轮训。书协领导班子还要增强为广大会员的服务意识,除了正在建立的省书协书法网和公众号之外,我们还要努力办好《金石研究》和《陕西书法》两种杂志,这两种刊物是会员之间艺术交流的平台,更是提高会员综合修养的推进剂。以上重要举措是为了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推动文艺发展,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因此,省书协领导班子,将团结和积极引导广大会员,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己任,以建立文化自信、文化兴国为担当,为推动陕西书法事业更进一步地向前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 尚飞林
  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陕西音乐工作者始终铭记总书记的教诲,创作了《风雅颂之交响》、交响音画《大秦岭》、陕北民歌情景歌舞《黄河歌谣》以及《心中的旗帜》等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
  今年9月8日至12日,中国音协与陕西省音协联合组织全国词曲作家陈晓光、赵季平、张千一、屈塬、胡宏伟、车行、李昕、戚剑波等三十多人赴榆林采风创作,听民歌、看秧歌,深入到偏僻的山村、农家小院。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为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五周年系列活动拉开了帷幕,献上了一份厚礼。
  陕西是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富矿,作为音乐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挖掘和深入学习,写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把文艺精品奉献给人民大众。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 吕峻涛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文艺要反映生活,就要和现实结合,只有观照当代,我们的作品才有时代意义。文艺家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必然会受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影响,所以始终摆脱不掉时代的烙印。人是历史性的,是有局限性的,在当下的时代具体地生活着,时代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影响是重大的。所以如果一个文艺家不关注时代、不关注当代,不和时代结合、不反映现实的生活,他的作品肯定不受人欢迎,也难以传承。一些优秀的作品,就是反映了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时代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所以永久地流传了下来,这被许多的文艺家所实践、被许多的优秀作品所证明。我们也看到,过去有的文艺家创作一些小资、小我的作品,无病呻吟,或者美术界的一些画家,始终不停地在复制、不停地重复,这样的作品既不鲜活、也不生动,老面孔,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也看不出他的时代意义在哪里,一味重复古人的东西,没有时代精神和内涵。对于像全国美展这样的大展和主题性的创作,这样画只能是走进了死胡同,我们要描绘这个伟大时代,要做这个伟大时代的号角,就必须启迪人的心灵,给人以新的审美,给社会以积极的意义,这才是作品的灵魂。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要到基层中去、到人民中去,汲取营养,收集创作素材,感受和反映人民的生活、伟大的实践,这些生活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它们是鲜活的,是生动的。当我们用心去观察和发现,当我们自己被感动,才能创作出感动别人的作品。 

  陕西书学院院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张瑞琦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年以来,陕西书法战线上的同志们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书法创研工作中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贯穿始终。五年来陕西书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书法理论研究与创作方面硕果累累,推出了一批有思想有艺术有温度的精品力作,陕西书法在新时代展现出新面貌、迈上新台阶。
  面向未来,陕西书法界同仁们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艺术创作中更加注重传承和创新,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不断增强中华书法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 

  陕西国画院副院长 张华
  陕西国画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出作品、出人才、出经验”的办院宗旨,以传承文脉,继往开来。在创作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大型展览以及健全内部管理等方面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在陕西乃至全国美术界获得了广泛关注。今天的陕西国画院全体艺术工作者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脚力、眼力、脑力、艺术表现力不断增强。大家用手中的画笔记录新时代、描绘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优秀绘画作品层出不穷。大家扎根人民用优秀的艺术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凝聚全社会共识,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西安中国画院院长 王犇
  五年了,现在重温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不是用口号,而是踏踏实实地用行动在践行:从“丝路文脉·西安文脉”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到申请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丝路美术人才培养、主题性美术作品西北五省巡回,再到这次的十三届国展、第六届全国画院美展的双丰收……西安中国画院真正用行动在贯彻落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文艺战线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讲话精神!
  文化艺术报记者 陈慧娇 刘青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