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25日
读黄嘉玲诗集《了无痕》
读黄嘉玲诗集《了无痕》
  一旦黄嘉玲的诗进入传播领域,我读了,其诗便会获得新的生命。这个新的生命是我赋予的,也许并不重合黄嘉玲的创作意图。
  实际上任何一个人,读任何一首诗,读任何一篇散文或一部小说,都会赋予其以新的生命。这也不必相契作者的主旨,甚至允许产生歧义。这个道理是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所言。
  黄嘉玲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不过我以为最好的是那种表现秋风一般轻拂,春水一般起皱,月光一般柔照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波动。 

  即将离去
  能留在记忆深处的
  又将会是哪段情哪隅景
  此行于金陵
  恍如一场玄妙梦
  不枉生命只好让历史来见证 

  此诗由金陵之旅引起感慨,不过玄妙梦才是诗的眼睛。到底什么梦属于玄妙,耐人寻思。这便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产生了神味。 

  之前的丰腴和健硕
  而今怎么都变得孱弱
  无论思想还是灵魂
  仿若统统迷失了
  她在秋去冬来中坠落
  明知这世间存在许多重蹈覆辙
  莫说下一季的那个是不是我
  论她是谁又能奈何 

  此诗如果想猜,也可以来猜:什么是坠落?怎么坠落?坠落到什么程度?世间的风尘是怎样的风尘?然而,猜它何为?“论她是谁又能奈何”?真是的。对于人,最复杂的可能是宇宙星空,然而比宇宙星云更复杂,且最让人困惑的也许还是心理和感情。这个领域,也正是古今诗人和作家接续不断在表现的。
 
  许多时候
  我们总会有意无意
  将自己和他人一起缠缚囚禁在
  亲手编织的私欲袋里
  并且还会美其名曰:以爱的名义 

  此诗涉及真情和假情,也涉及爱和私欲。没有经历,没有感受,没有触动,不可道出。此诗面上平静,但平静的面下却似乎涌动着激流。如此,显示了艺术的度。
  黄嘉玲的诗有味素而香的风格。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有绮丽派的、瘦硬派的、豪壮派的、婉约派的,然而也有陶渊明自然平淡,外枯而中膏的大宗。黄嘉玲是否喜欢陶诗,是否有意无意受这一路影响,不知道。她的诗从来不以狂语惊世,也不以大言刺耳。其诗总体是质朴的、拙讷的、平淡自然的,又蕴其香,不失其神味。此风格实际上其来有自,大可欣赏。
  黄嘉玲的语言不雕琢,也不书生气。中国诗道,久有炼字的传统。诗人不乏苦吟者,下足了功夫者,从而形成鲜明的语言特点。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足显他们是如何推敲以炼词炼句的,甚至“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开始是春风又到、春风又过、春风又入、春风又满,终于以春风又绿定稿,遂能名施后世。
  黄嘉玲的诗是现代词,白话诗,宜于传播,是其优势。然而另一方面,也应该追求诗的语言更准确、更生动和更丰富。当然,这也必将引向更高的境界。也许所有的诗人和作家,都在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