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响音画《大秦岭》 


精品工程《黄河歌谣》
第四届中国·西北音乐节
好歌唱三秦文艺宣传队
陕北民歌走进中国台湾
陕西新年音乐会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也迎来了建会70周年暨《音乐天地》创刊70周年。
2019年7月27日下午,庆祝陕西省音乐家协会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汉中市佛坪县召开,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赵季平发来贺信。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音乐家协会主席努斯来提·瓦吉丁、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王艳梅、甘肃省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左霞、宁夏回族自治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张建平、青海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李国顺、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刘翔,原陕西省文联党组副书记、音乐家协会主席贺艺,陕西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禹剑峰,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尚飞林,佛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冯彦红出席,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韩兰魁主持会议。
贺信
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薛天信宣读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音协名誉主席、第四届陕西省音协主席赵季平发来的贺信。
加强沟通、扩大交流,共同进步 “陕西省音乐家协会自成立以来,勤奋耕耘,开拓进取,推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音乐作品,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优秀音乐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使陕西的音乐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全国音乐界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希望贵会在今后工作中能够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弘扬中国精神,继续与中国音协加强沟通、扩大交流,共同进步,为繁荣我国音乐文化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音乐家协会 举精神之旗、铸时代之魂
年来,在党的英明领导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人才、繁荣了音乐创作、推动了陕西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中外音乐的交流。作为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发展陕西音乐事业长期以来也是我的职责和使命。在伟大的新时代,希望协会牢记嘱托、铭刻初心、担当使命,更加自觉地举精神之旗、铸时代之魂、怀赤子之心、树凌云之志、领风气之先,为陕西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赵季平
佛坪县副县长冯彦红及海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王艳梅分别代表佛坪县委县政府及兄弟协会致辞。
守正创新、担当有为 “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守正创新、担当有为,自觉肩负起‘培根铸魂’崇高使命,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深入佛坪采风,指导帮助佛坪出版了《好一个佛坪》《佛坪缘》两张文化旅游歌曲专辑,创新举办了第四届中国西北音乐节‘熊猫音乐奖’佛坪民歌邀请赛,累计在佛坪举办惠民演出、慰问演出近百场。在全国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省文联和省音协情系佛坪,派驻第一书记,帮助沙窝村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和谐,成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金银窝’。”
——佛坪县副县长冯彦红
陕西省音协是当之无愧的旗帜与标杆 “陕西省音协与共和国同岁,在祖国成长与发展的70年风雨岁月中一路创造与作为,以其音乐语言讲述了共和国这段漫长岁月的跌宕升腾与沧桑巨变,也因此在全国各省音协事业发展中有着无人比肩的光荣历史和卓著功勋。在全国各省同行业中陕西省音协是当之无愧的旗帜与标杆,无论作为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者的政治站位与使命担当,于艺术高度的引领与示范,还是学术发展上的远见和眼量,或是对区域音乐事业发展的拉动和促进,都为各兄弟省份做出了行业表率。”
——海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王艳梅
砥砺前行开创陕西音乐事业新气象
——在陕西省音协成立70年暨《音乐天地》创刊7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尚飞林
各位来宾、同志们:
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也迎来了建会70年暨《音乐天地》创刊70周年。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前身是“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音乐工作委员会”,1949年11月20日成立。先后更名为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西北分会、中国音乐家协会西安分会、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分会、陕西省音乐家协会。70年来,陕西省音协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的领导和支持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凝聚了广大音乐工作者,为开创陕西音乐事业的新局面,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音乐事业、建设先进文化贡献了力量。
陕西省音协主办的刊物《音乐天地》(原《群众音乐》)创刊于1949年10月,它的前身是延安时期的《群众日报》副刊“群众文艺”的“歌曲副页”,是新中国最早创办的音乐刊物之一,至今已发行了700余期。20世纪50年代,首发了《我是一个兵》《玛依拉》等歌曲,至今流传不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配合群众运动的开展,《群众音乐》曾从月刊改为半月刊、旬刊。1985年,《群众音乐》更名为《音乐天地》,开本由32开改为16开。2003年,《音乐天地》确定“传承音乐文化、普及音乐教育”为基本的办刊方向。2013年,《音乐天地》由月刊变为半月刊,上半月为音乐教育版,下半月为音乐创作版。早期的《群众音乐》是革命文艺的产物,她继承了延安革命文艺的传统。现在的《音乐天地》在弘扬优秀民族民间音乐、鼓励音乐创作、培养音乐人才等方面努力前行。
2010年,建立了音协的会史馆,将许多建会以来珍贵的资料和《音乐天地》创刊以来的刊物进行了集中的搜集和保护。
四次音代会以来,陕西省音协在几代音协人努力奋斗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按照“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紧紧依靠各团体会员和广大音乐工作者,团结务实、开拓进取,本着“抓作品,推人才,出成果”的宗旨,依靠广大会员和全省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音乐创作、音乐理论、音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活动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会紧紧围绕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和中心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节庆,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主题音乐活动。
2006年以来,连续13年主办陕西新年音乐会。主办了第一、二、三、四届中国西北音乐节(2010、2012、2015、2017年)。主办“好歌唱三秦”惠民演出四百余场(2013-2019年)。主办了《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音乐会》(2006年)、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陕西省合唱展演活动及合唱音乐会(2007年)、金秋放歌——“五个一工程”获奖歌曲演唱会、美国斯坦福奥运中国行巡演西安交响合唱音乐会(2008年)、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一届中国交响音乐季陕西音乐会(2008年)、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三唱三颂”大型歌会——唱支山歌给党听(2011年)、大型文艺演出《我要回延安》(2012年)、喜迎十八大《在灿烂的阳光下》大型群众歌会。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3周年,主办了“陕北民歌演唱会”(2015年)。承办了《从长安再出发》大型交响音乐会(2016年)。
协会既有推动陕西音乐向高层次、专业化迈进的责任,更有普及基础音乐、提高人民音乐素质的义务。协会主办了陕西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陕西省首届无伴奏合唱展演”活动、“让心灵的花儿尽情开放——全国优秀少儿合唱进校园”活动陕西启动仪式(2009年)、中法钢合唱艺术节(2011年)、“爱心歌曲大家唱”合唱、群众歌咏演唱大赛(2013年)、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丝绸之路”西安国际钢琴艺术周(2014年)、秦岭国际吉他艺术节、榆林·陕北民歌大赛、陕南民歌大赛、“新时代的歌声”合唱展演活动及陕西新年合唱音乐会。2010年以来连续9年主办“红歌唱响社区”系列歌会、五届西北音乐节民歌邀请赛(2013、2015、2017、2019年)。组织了“龙声华韵”——赵季平作品专场音乐会和“国风浩荡”——赵季平民族音乐作品音乐会。组织参加了第十届海峡两岸合唱艺术节(2017年)。
二、以“五个一工程”歌曲评奖为龙头,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带动歌曲创作的全面丰收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长期以来,陕西省音协一直重视优秀音乐作品的创作。20世纪50年代,创作了《丢手绢》《高高太子山》《十唱共产党》等歌曲;70年代组织创作了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翻身道情》为代表的五首革命民歌。90年代以来,从1996年中宣部把歌曲评奖纳入“五个一工程”,陕西省音协在历届评比中获奖并连续获得组织工作奖,推出了一批具有浓郁陕西地方特色的优秀歌曲,如:《黄河从我身边流过》《黄河鼓震》《龙吟颂》《西部扬帆》《庄稼人把秧歌扭起来》《故土情》《我的陕北》《圪梁梁上的二妹妹》《又到吴起镇》《丝路放歌》等。歌曲《大地芬芳》入选第五批中国梦主题歌曲征集。
完成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规划项
2015响音画《大秦岭》(2016-2017年),并在国家大剧院和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演出。完成了“陕西戏曲音乐”第一集、第二集的创作、录音制作(2016-2017年)。组织创作了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陕北民歌情景歌舞《黄河歌谣》,获第四届中国·西北音乐节金奖、最佳创作奖及最佳音乐奖并受邀赴深圳演出。联合北京音协委约创作了交响乐《长城》并在京首演(2019年)。
除此之外,音协大力组织、举办一系列采风、征歌活动,团结一大批省内外的知名词曲作家,以此带动陕西音乐创作的发展。先后组织词曲作家赴宁强县、镇巴县、吴起、紫阳、府谷、洋县、旬阳、留坝、佛坪、富平、眉县、白水、洛南以及太白山、引汉济渭工地、延长石油、交通集团等地进行采风,并在紫阳和府谷等地建立了陕西省音乐创作基地。
陕西省音协还组织一系列音乐征集、创作、评选和演出活动。主办了“音乐的记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首歌曲评选活动”(2008年)、“绿色吴起·温馨家园”征歌活动(2008-2009年)、庆祝建党九十周年首届西北音乐节歌曲创作比赛(2011年)、“丝路放歌”歌曲创作征集活动(2014年),启动“中国梦·陕西梦”专题歌曲创作工程(2013年)、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西北赛区赛事(2010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原创歌曲征集活动(2019年)等。
三、以评奖促进创作,带动陕西省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理论等各专业协调发展
增强评奖工作的导向性、示范性,通过评奖规范了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带动了音乐表演各专业协调发展。
“陕西音乐奖”是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批准设立的陕西省唯一的综合性音乐大奖,2007年组织实施了“首届陕西音乐奖声乐比赛”,以后逢双年举办器乐比赛,单年举办声乐比赛。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七届,第八届陕西音乐奖声乐比赛将在今年举行。
报送的鲜于越歌获得第三届金钟奖金奖、郝亮亮获得第十一届金钟奖声乐大奖、苏丹获得金钟奖流行音乐铜奖;西安音乐学院合唱团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金奖、高源获长笛比赛银奖,歌曲《断桥遗梦》获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一等奖;吴羽翀获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钢琴少儿组二等奖。
陕西在音乐理论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音乐理论工作者不断扩展新视野,开拓新境界,努力追求理论创新,在音乐研究的学术性、专业性、实用性及普及性等方面成果丰硕。主办陕北民歌研讨会(2007·榆林)、陕南民歌论坛(2008·西安)、中国音乐家延安圣地采风行暨纪念‘5·23’讲话发表68周年音乐创作座谈会(2010年)、陕西省歌曲创作座谈会(2012年)、“丝绸之路”征歌创作座谈会(2013年)、陕北民歌传承、保护与发展西安研讨会(2014年)、“大秦岭·中国脊梁”歌曲创作座谈会和交响乐创作座谈会(2015年)、在北京举办陕西音乐创作座谈会、全省音乐界深入贯彻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座谈会(2016·旬阳)、《山丹丹花开别样红——当流行音乐遇见陕北民歌》演唱、研讨会(2019年)。编著了《陕甘宁边区优秀声乐作品选集》(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鼓乐全书》(文化艺术出版社)。完成了“陕西省著名文艺家艺术档案工程”音乐家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2014年)、陕西文化艺术志音乐志编撰初稿工作。完成“陕西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选送工作、支持建立了“陕北民歌大舞台”(2015年)和榆林市榆阳区陕北民歌博物馆(2018年)等。
为了加强少儿音乐培训、教育,多年来,聘请专家在全省各地不定期举办了各类师资培训班、考前辅导讲座、汇报音乐会和周末音乐会等,选拔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主办第五、六、七、八届施坦威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西北分赛区比赛(2011-2017年)、卡西欧少年儿童电子键盘大赛、首届普拉姆伯格国际钢琴比赛(2016年);参加中国音乐“小金钟”奖——长江钢琴第二届全国钢琴比赛(2014年);主办艺术家茅为蕙音乐会暨大师课(2012年)、钢琴家任抒真与德国恩斯特教授讲座暨音乐会(2017年)、“金色天籁之音童声公益演唱会”(2019年)。主办少儿歌唱师资培训讲座(2015年),钢琴、小提琴、古筝、吉他、音乐素养师资培训班(2016年),陕西省乡村学校少年宫辅导员、资料员培训(2016年)等。
针对会员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发展了一批年青的中国音协会员、陕西省音协会员,会员队伍年龄结构更加合理。截止到2019年音协会员总人数达到3998人,中国音协会员621人,总人数达4600余人。协会还陆续成立了小提琴、长笛、吉他、打击乐、流行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等专业委员会。
同志们,70年的风雨与辉煌已成为过去,更加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关于文化艺术的论述,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陕西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音乐工作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和全省的音乐工作者、从业者对关鹤岩、贺艺、赵季平三位主席以及常曾刚、李作柱、高士杰、刘大冬、饶余燕、白秉权、贠恩凤、冯健雪、航海、李石根、王焱、李耀东、司文虎、徐光明等老一辈音乐工作者对陕西音乐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