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华夏五千年文化世代相传,有些东西亘古不变,也有些什么日新月异。文化仿佛融铸了波涛滚滚的黄河,徜徉过烟柳画桥的姑苏,重塑了戈壁流离的故土。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文物,而是每个人倾尽毕生所铸的民族魂,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前行,往事越千年,文化永生辉。
灯耀长路
灯火葳蕤,故事娓娓。秉烛前行,一朝风月。
李白可以喊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壮言,以慰豪情壮志;白居易可以诵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定格这永恒的时刻;苏轼可以吟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叹那局中与局外的玄妙。
文化传承的本质是人的有限生命无限延续的唯一证明。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他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他可以年少轻狂,亦可以抚慰己心,这便是文化传承中的互通互融,正是这堂堂正正的字句使他有限的生命无限地延续,去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如灯火照亮前行的长路,传统文化亦有其不可磨灭的当代价值。
“受光于庭户照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黄土之上,沟壑之间,北风怒号,几十年如一日投身于辉煌灿烂的文化之中,她就是塞北敦煌的守护人樊锦诗,秉烛前行,管它一朝风月。她将莫高窟的壁画展现给世人,使庭户之光照亮四方,文化的传承在她这里不仅是家国情怀,还是万千星火凝聚的灿烂文明。中华五千年文化渊远流长,有其精华亦有糟粕,而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要做新时代的“拿来主义者”,将文化如灯的光辉举起,使其在当代文明中散发它强大的感召力,使中华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照亮祖国前行的路,照亮我们的漫漫人生途。
河映光泽
大河涛涛,大国泱泱。传承自得,焕发光泽。
中华文化从每一个黄肤黑瞳的深处出发,好似穿行宇宙的中庸,顺着汹涌澎湃的太平之洋,乘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远航。从魏晋风骨到大唐盛世,从诸子百家到独尊儒术,从孔孟之仁到阳明心学。文化是动态的,古有苏武牧羊、韩信忍辱的能屈能伸,今有见人只说三分话的巧言之语;文化是有态度的,从“外观其内物”到“内感于心胸”;文化是有思想的,从“知固然后能自强也”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文化之与时偕行,今日亦有之。《国家宝藏》让千年文物说话,讲述历史弥新的故事;《信·中国》让真切书信又重回大众之潮流;《经典咏流传》让文韵匠心的古典文学焕发出新的光彩。文化传承与祖国复兴及当代青年之希冀,堂堂正正的汉字,趣味横生的戏曲,有血有肉的历史,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无一不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重于传承,明媚于自得,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改变浮华中的“娱乐至死”,以新时代的多样方式去丰富与传播它,乃吾辈之重任,我们憧憬着中华文化如长河一般映着大国之光泽,汇入世界的汪洋大海。
中华文化如灯照亮四方,以厚韵为薪柴,我们将秉烛前行,薪火相传;中华文化如河波涛滚滚,以新意为助力,我们将融入世界,焕发光泽。见过风浪,淌过黄土,让历史讲述文化,让文化创造未来,让未来书写复兴。往事越千年,文化永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