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19日
山水就在襟袖间
山水就在襟袖间

 清涧笔架山 (资料图)
  ○ 李晓恒
  读刘尚海的《灵光 心境山水间涵养》一诗,感受到诗人有一个博大的人文胸怀,除了激情澎湃的诗情,还有一腔胸怀天地、隐忍坚定、百折不挠的豪气。
  “心境中山水, 是自己的风景/山水间灵光 ,是自己的太阳。”这便是刘尚海《灵光 心境山水间涵养》这首诗对自我生命的观照。从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写,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互动,再到觉悟中“境由心生”心性世界自由自在的表达:山水无须是现实中的存在,也无须极尽全力去现实世界寻觅,山水就在自己的襟袖之间,完全是自己心灵世界的外现,可以安放自己的灵魂,更可以带给读者精神的洗礼。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刘尚海是个真正的隐者,不管在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中,即便是在动荡不安的商海沉浮里依然找到自己心灵世界的山水,让自己在这俗世里始终“看开渺渺天空,看淡茫茫大地”,让自己的世界里永远是晴朗的、透明的。这首婉约葳蕤的长诗,不是理论意境语言,而是凝粹现实世界的哲学命题。
  刘尚海在诗歌的抒写过程中,把心灵力量、个人特性作为创作理念,在创作时摆脱时间、空间,即所谓的生活真实的束缚,强调追求个人精神内涵,让灵魂升腾,尽量把真实的自己融到自己的诗作里,荡去小我世界,融入汤汤洪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天际飘然跳跃的红点
若隐若现在蒙蒙空灵的山水梦境
一颗心穿越茫雾在阳光里沐浴
寻觅轻漾中灵魂袅娜
寻踪微澜中心灵秘语

头顶 浩瀚苍穹的星灯
心归 绵延静谧的群山
花间梦 蝴蝶谷云水锦瑟浮影
是上苍恩赐的吗
不!是心蕴涵水一样的温柔
心映的影是百折不回包容万象的蓝湖
夜莺啼涧水咏 穿吻山岫空谷
在石上凿空定了规矩一泻千里
是上苍恩惠的吗
不!是心隐藏山一般的磅礴
心魂的魂蜿蜒攀在高及自天巍峨的峰
用铁的心踽踽行在峥嵘秀壑
……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拥有这样的奢侈,刘尚海能有,是他内心世界本有自在的存在,一经触碰,就浩浩汤汤流淌出来,再困顿焦灼难熬的日子,都能存放于有形或无形的山水,放飞心灵。
  利欲熏心的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给人们的是巨大的困惑与伤害,智者总会用他的智慧轻描淡写地化为乌有,会在生命的观照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让自己游刃有余地应对一切,化解生命里的困难与纠结。
  寄情山水这只是普通人的一种发泄方式,有时无山水可寄时就会无所适从,智者却有更好的方式,山水就是我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存放。“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便是自古以来,文人跟现实世界抗争中觉悟后的大自在。刘尚海在传统文化的营养汲取里,在生命的自我观照里,化成澎湃的诗情,一泻千里。
  刘尚海创作诗歌的过程,也就是诗人自我成长的过程。诗人在书写自然山水的时候,自己长成了山水,在这样的心象世界里,觉醒赶走黑暗,唤醒沉睡麻木的精神世界,唤醒与大自然世界友好交流的触角,思维变得敏感而清晰。“吐浊纳新,心扉之窗向世界开放/灵魂和肉体轻盈得飞翔”。诗人以极其主观的诉求,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愿景……

愿意是日月绝尘中的高山红杜鹃
永远在五月的心事里高高绽放
假如移栽到山下如梦如幻仙境
土壤再肥亦会死去 因为生命只属于高山

愿意是湍急石峡岸边生长了五百年的连香树
裸露在乱石间几许粗犷的根苍苍
聆听风和雨呼唤 直直向着阳光
日夜的浸泡冲扇而点化在葱茏青山

愿意是翠峪溪边无数无形状但敦实的一块青石
有一点风 有一点尘土就生长墨绿色青苔
染着山的色水的韵 点缀万丛妩媚
不争中活得鲜活 活得绿意盎然

愿意是水雾弥漫汤汤峡流中的柱石
中流砥柱 却又轻叹难揽泱泱潮流
遥想恰似独坐碧涧幽篁里
静听鸟鸣水禅 醒着仰天笑
 
愿意是树影婆娑中的红嘴相思鸟
泪流干了也会向思恋的那只鸟默默祝福
红尘痴梦 缠绵悱恻的醉意里
听一曲曲爱恨不解青梅煮酒的恋曲

愿意是石崖际险峰顶上的一棵松
享受第一缕阳光和第一场雨露
一份独爱虽孤独却和天对话

愿意是陡峭石壁上那块天外的飞来石
低头思 把星外的心语带来人间
诉说一万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秘密坦白

愿意是朦胧月下山谷的一株野花
山水的灵气滋育生命 从不知道悲伤失望
渴望 无法抗拒孤寂 却一生向阳生长盛开

愿意是金雕或白鹭在山溪喝水时
不小心掉下的一粒种子
跌落在石缝却又被暴雨冲来的大石压在腹底
在生与死的挣扎中静若莲花痴心等待一阵风
……

  “人生意义不能只会温馨地欣赏别人的风景,亦不能只会沐浴别人的光芒;而更重要的是,虽磨难亦要给自己筑造风景,给自己播种光芒。”刘尚海做到了,他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奢侈的山水“镜像”,在这个世界里——

静静的泉 清清的溪
山涧滢朗涌动
流过烟雾缭绕
沸腾着冲出幽谷
绝壁千仞无路处
活成一幅旷世惊叹的胜境
波澜的征程 天幕般瀑布飞大地

峻似天 峡沧浪 天悬沧浪汹涌着
黛如山 环绿水 地横绿水妖娆着
裸心岭 青花雨 人润花雨省慧着
山璞 层层叠叠起起伏伏悠远雄浑
水灵 深深浅浅清清净净悠幽纯洁
水墨斑斓浩渺缥
山色藏着千古袅袅琴音
褪去浮云尘土 山有真容箫露真声
山间凝望 空谷幽兰
水间凝眸 涧水澎湃
……

  流连于这样的山水“灵光”里,“冥想灵魂深处拷问错与罪的忏悔/双手轻轻拂/无色无味的真水/在宽阔且不平坦的额头涤荡九遍/一遍一遍濯清岁月皱纹上的污垢/让清凉的活着的水渗入大脑皮层/让觉醒赶走黑暗/吐浊纳新 心扉之窗向世界开放/灵魂和肉体轻盈得飞翔”。
  自由自在是美好的,然而,没有对抗,一切都会变得寻常,甚至是索然无味。
  生命本来就是一个矛盾体,一味地逃避就是消极遁世。
  刘尚海深谙这个道理,诗意的深化一定是在无数个矛盾的激化与消解中生成。
  再美的自然山水,没有俗世里“风景”的侵蚀与对照,也会变得暗淡无奇。况且生命的长河本来就暗流涌动,时时充塞着灰暗与罪恶。
  罪恶常常是会出其不意地降临,而真正意义上的祥和与美好必然是建立在与邪恶的无数次抗争之中。灾难来了,所有的美好消失殆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曾经飘荡着天籁箜篌的浩瀚天空发出缥缈的悲泣颤音:

山水涧密林 一场侵略和涂炭
候鸟消失了 眷鸟活着守望
或被欺霸 或被纵火焚烧
不屈的关入牢笼戏淫
天籁箜篌曲缥缈着悲泣颤音
光明遭受灾难 埋葬了花季秘境

  诗人刘尚海面对灾难,依照生命内心坚守,迸发出强有力的疾呼。“山恋和湖泊受尽侮辱却没有倒下或毁灭/内核强盛像神一般的力量滚滚喷涌/山不眠的心燃烧/水不竭的泪燃烧/天空的粒子之光 在风中向山谷飘去/精灵归来 有尊严地再次闪耀精神光芒/绿林图腾莽莽 流水跌宕潺潺”。
  诗人没有被“侵略和涂炭”击倒,更没有陷进毁灭后的苦痛与煎熬。排除干扰,静心、禅定、觉悟,让自己变得更加通透,在“观自在”中得大智慧,听一听诗人的呢喃自语:“境由心造 相由心生。”
  一个全新的心境重现:
心境中 默默锤炼拔地而起稳如泰山的气势
    以及峻险神秀的瑰丽山脉
心境中 静静涌起奔流不息不复回的滔滔江河
    以及涓涓细流 淙淙溪水 渺渺一泓水

一束生生不息的“灵光”衍生:
灵光 是源于水的那份清净素简的波光
  是生于山的那种伟岸雄厚的独份风骨
灵光 是匍匐的水潆洄千转錾石踏痕的知行者
   是沉重的铁锤锻打生命铸造成铁塔山灯

灵光 瑀瑶石深埋在侏罗纪雪山的内芯
  伤冻累得生和死无法抉择时蓦然间闪现
灵光 萤火虫漂泊爬行在红砂岩丹霞大峡谷
   风 水 流年 隽永凝固着俑者的荣光


  有了这样的心境,有了这样的灵光,诗人就有了足够的生活底气,就有了超然于物外的心智,就能以超变虚灵的心襟怀抱,去涵映大自然的广大精微和生化天际的无边无际的量,进而达到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圆融。

心境孕育山水 山水是自己的那道风景
山水涵养灵光 灵光是自己的那缕阳光

灵光 只属于般若本心自然灵性的无边风月
山水间灼灼光芒向生向阳的方向飘摇流涯

灵光 红彤彤的心飘然点亮
热泪泼墨筑绘心境山水
遐思 自己雕琢的风景根植无疆原风景丛中
徜徉烂漫……瀛海雨中淬火……

  刘尚海的诗歌状态是纯净的、去功利的,可以帮助和激励人们夯实心灵质地,完善生命格局,淬炼人生哲思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