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孟郊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的《游子吟》之所以感人,用两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走心”。完全能想象,母亲为远行的儿子密密缝补时,与其说走针,毋宁说走心。每一个针眼都是心眼,每一根线丝都是心思。儿子走了,母亲的心也走了。母子连心,心就在游子的身上。游子身上的衣服可能补丁摞补丁,每一片补丁都关联着母亲的一片心。孟郊有感于此心,才写下了这首《游子吟》,与其说他走笔,毋宁说他走心。沐浴了母亲的“三春晖”,他才拥有了儿子的“寸草心”!
古往今来,但凡脍炙人口的诗文,不走心,不能脱口而出、挥笔而就;不走心,不能感同身受、琴瑟和鸣。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是走心了。心上有个秋,愁才锁眉头。“枕边发尽千般愿”,“愿”由心上生;“相见时难别亦难”,“难”从心上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惺惺惜惺惺,辛弃疾才有此感怀。“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英雄落寞,精神孤独,才会如此伤怀。苏东坡感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欢饮大醉,望月生情,兼怀胞弟,字字走心,才有了这千古名句!
人活啥呢?活一颗心!有心劲,才拼搏;有心情,才进取;有心愿,才期盼。心驰神往,那一定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心旷神怡,那一定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心花怒放,那一定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心有千千结,才有不了情。怦然心动了,梦寐以求了;朝思暮想了,心神不宁了;心灰意冷了,心如止水了。人都是这样的。走心,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不走心,不是飞禽走兽,也是行尸走肉。
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做人,做事,说话,握手,微笑,敬酒,待人接物,送往迎来,都走心了吗?同样的事,走心,不走心,大异其趣。走心,握手就是握心;不走心,微笑就是皮笑肉不笑。走心,眉目可以传情;不走心,眼睛里就不会有真情。走心,做人才有底线,做事才不离谱;说的才是人话,做的才是人事。人是有个面具的,可能言为心声,也可能言不由衷;人是可以伪装的,看上去慈眉善眼,实际上是心怀鬼胎;一些人说的比唱的好听,就是耍嘴皮儿,不能当真,当真就要当心被涮了。
人不走心了,多半是利欲熏心了、钱迷心窍了、心被功利套牢了,甚至心早已不在肚子里了。人骂人有句口头禅:“你的心得是让狗吃了?”不管狗吃没吃,反正是没有是非了,不管黑白了,不论曲直了,不问对错了,有奶便是娘了。人若走心,秤上就不会短斤少两,牛奶里就不会有三聚氰胺,辣椒里就不会有苏丹红,猪肉里就不会有瘦肉精,就不会有人制售假疫苗。不走心的直接后果是信任阙如,无形中加大了做人的成本。
如今逢年过节,超市、路边货物堆积如山,与其说那是礼品,毋宁说那是包装盒;那盒里装的与其说是食品点心,毋宁说是虚情假意。年节过完了,满街、满货架的礼品盒呢?都走亲戚去了。东家进,西家出,等于是礼品盒在串门。一些人拎着礼品盒,走路的时候,是否走心?送人的时候,是否心安理得?过度包装一直在被诟病,却为何礼品盒越来越被看重?买家没有卖家精,卖家却是买家肚子里的蛔虫,早把买家的心吃透、吃定了。
过去群发短信,现在群发微信,都是好话,却多半不走心,被感动的,也多半是自作多情的。朋友圈里的点赞,未必都不走心,所以不能全当真。人心如同塑料花,固然鲜艳夺目,但经不住日晒雨淋;即使灿若桃花,却只能骗过眼睛。不是人心多疑了,而是人心真不敢恭维了;不是人心没底了,而是人心真不靠谱了。
人不走心,就别看这篇文章了,看也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