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07日
陕西省图书馆“晒书”迎七夕
陕西省图书馆“晒书”迎七夕
  读者观看古籍修复师修复古籍的工作过程  陕西省图书馆/供图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倪尧 张锐奇) 8月6日,中国传统佳节七夕节的前一天,陕西省图书馆、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亲近典籍珍品,浸染楮墨芸香”晒书活动在陕西省图书馆一楼展览厅如约而至。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农历七月初七不仅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还是约定俗成的“晒书日”。东汉崔寔所著《四民月令》中,就有农历七月初七“曝经书及衣裳”的记载。历史上的这一天,先贤名儒、饱学之士将会把他们珍藏的典籍文献、佛经、名画拿出来晾晒,通风透光,保持典籍纸贵墨香,保护典藏,以备后学研读传承。
  不同于古代士大夫藏书的“晒在深院人难识”,这一次晒书活动面向广大市民群众开放。现场共展出80余种馆藏珍品:既有身为陕西省图书馆“镇馆之宝”的宋刻本《碛砂藏》、雍正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也有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再造善本》,还有陕西地方文献以及宗教水陆画。展览现场,更通过视频、图片资料,亲身翻阅,古籍修复过程演示等多种形式,让读者近距离直面丰富珍贵的馆藏文献,浸染楮墨芸香,感受古籍保护的不易,激发全民热爱和保护古籍的情怀,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陕西省图书馆馆长、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周云岳在活动开幕式上介绍:“这次晒书日活动的宗旨是,以传统晒书日为契机,推广阅读、传播中华经典,畅享传统文化魅力,让中华民族的文明、智慧与美德,深入人心,流传久远。”
  据悉,此次“晒书”活动将从8月6日持续至11日。